题目内容
13.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等.以下关于物理学史和物理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 |
B. | 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极限的思想方法 | |
C. | 开普勒认为行星绕太阳运动是因为受到太阳的引力作用,引力大小与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 |
D. | 伽利略通过数学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运动验证了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
分析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当时间非常小时,我们认为此时的平均速度可看作某一时刻的速度即称之为瞬时速度,采用的是极限思维法;结合开普勒定律和伽利略理论进行解答.
解答 解:A、质点采用的科学方法为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的方法,不是假设法.故A错误;
B、为研究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我们采用了取时间非常小,即让时间趋向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作为瞬时速度,即采用了极限思维法,故B正确;
C、牛顿认为行星绕太阳运动是因为受到太阳的引力作用,引力大小与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故C错误.
D、伽利略通过数学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运动验证了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我们会遇到多种不同的物理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对我们理解物理有很大的帮助;故在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更要注意科学方法的积累与学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4.如图,质量均为m的A、B两球之间系着一根不计质量的弹簧,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球紧靠竖直墙壁.今用水平力F将B球向左推压弹簧,平衡后,突然将F撤去,在这一瞬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 | 球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 | |
B. | 球的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frac{F}{m}$ | |
C. | 在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之后,A才离开墙壁 | |
D. | 在A离开墙壁后,A、B两球均向右做匀速运动 |
1.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用的每只钩码质量都是30g,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将数据填入表中.(弹力未超过弹性限度,取g=9.8m/s2)
(1)试根据这些实验数据在如图给定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所受弹力大小F跟弹簧总长l之间的函数关系图线,说明图线跟坐标轴交点的物理意义.
(2)上一问所得图线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该弹簧的劲度k是多大?
砝码质量(g) | 0 | 30 | 60 | 90 | 120 | 150 |
弹簧总长(cm) | 6.00 | 7.15 | 8.34 | 9.48 | 10.64 | 11.79 |
弹力大小(N) |
(2)上一问所得图线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该弹簧的劲度k是多大?
8.下列四组单位中,全是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 )
A. | 米、牛顿、秒 | B. | 米、千克、秒 | C. | 千克、焦耳、秒 | D. | 米、千克、牛顿 |
18.如图所示,甲木块的质量为m,以速度v沿光滑水平地面向前运动,正前方有一静止的、质量为2m的乙木块,乙上连有一轻质弹簧.甲木块与弹簧接触后( )
A. | 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性势能为$\frac{1}{3}m{v^2}$ | |
B. | 甲、乙两木块的动量分别守恒 | |
C. | 甲、乙两木块和弹簧所组成的系统能量守恒 | |
D. | 甲、乙两木块所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
2.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道路两旁都竖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所示,甲图是广州市环市路高架桥上的限速标志(白底、红圈、黑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60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离下一出口还有25km.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 )
A. | 60km/h是平均速度 | B. | 60km/h是瞬时速度 | ||
C. | 25km是位移 | D. | 25km是路程 |
3.2014年8月,山东鲁能队再度包揽乒超男女团体的冠军,加冕双冠王!假设运动员在训练中手持乒乓球拍托球沿水平面做匀加速跑动,球拍与球保持相对静止且球拍平面和水平面之间夹角为θ.设球拍和球质量分别为M、m,不计球拍和球之间摩擦,不计空气阻力,则( )
A. | 运动员的加速度大小为gsinθ | |
B. | 球拍对球的作用力大小为mgcosθ | |
C. | 运动员对球拍的作用力大小为$\frac{(M+m)g}{cosθ}$ | |
D. | 运动员对地面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