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11?绍兴二模)在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教师给每位同学准备了木板、白纸、几种不同形状的玻璃、直尺、量角器、铅笔及大头针若干.
(1)某同学在纸上画出AO1直线,并在直线上适当位置处竖直插上P1、P2两枚大头针,放上玻璃砖,然后插上P3、P4大头针,其中确定P3大头针的位置的方法应当是
大头针P3能挡住P1、P2的像
大头针P3能挡住P1、P2的像

(2)某组同学将测得的实验数据记录到自己设计的下表中:
序号 入射角θ1 折射角θ2  入射角平均值
.
θ1
 
折射角平均值
.
θ2
 
sin
.
θ1
 
sin
.
θ2
 
 折射率
n=
sin
.
θ1
sin 
.
θ2
1 10° 6.7° 45° 26.23° 0.707 0.442 1.76
2 20° 13.3°
3 30° 19.6°
4 40° 25.2°
5 50° 30.7°
6 60° 35.1°
7 70° 38.6°
8 80° 40.6°
请问上表设计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3)甲、乙、丙三位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aa′,bb′与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分别如图①、②和③所示,其中甲、丙两同学用的矩形玻璃砖,乙同学用的是梯形玻璃砖,他们的其它操作均正确,且均以aa′,bb′为界面画光路图,则测定折射率方法正确的是
同学.

(4)从操作角度提出一条提高实验精确度的建议.
分析:(1)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原理是折射定律n=
sinθ1
sinθ2
.确定P3大头针的位置的方法是大头针P3能挡住P1、P2的像.
(2)每次测量时,入射角与折射角没有直接关系,入射角和折射角取平均值无物理意义.应根据折射定律n=
sinθ1
sinθ2
,求出每组测量的折射率,再取各组所测量的折射率的平均值.
(3)作图时,玻璃砖应与所画的边界相齐.
(4)为了减小误差,插针时,P1、P2间及P3、P4间的距离大一些,入射角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
解答:解:(1)确定P3大头针的位置的方法是大头针P3能挡住P1、P2的像,则P3必定在出射光线方向上.
(2)不合理.每次测量时,入射角与折射角没有直接关系,入射角和折射角取平均值无物理意义.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计算每组测量的折射率,再取各组所测量的折射率的平均值.
(3)玻璃砖应与所画的边界对齐,否则作图时折射角和折射角会产生误差.故乙正确.
(4)为了提高实验精确度,减小测量误差,插针时,P1、P2间及P3、P4间的距离大一些,入射角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
故答案为:
(1)大头针P3能挡住P1、P2的像.
(2)不合理.每次测量时,入射角与折射角没有直接关系,入射角和折射角取平均值无物理意义.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计算每组测量的折射率,再取各组所测量的折射率的平均值.
(3)乙.
(4)为了提高实验精确度,减小测量误差,插针时,P1、P2间及P3、P4间的距离大一些,入射角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
点评:本题用插针法测量玻璃砖的折射率,数据处理时,每组所测量的折射率是同一介质的,是相关联的,可取平均值.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