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2008年9月25日晚21点10分,我国在九泉卫星发射中心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7号”宇宙飞船成功地送上太空,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时间为90分钟( )①“21点10分”和“90分钟”前者表示“时刻”后者表示“时间”
②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在对飞船进行飞行姿态调整时可以将飞船看作质点
③卫星绕地球飞行一圈,它的位移和路程都为0
④卫星绕地球飞行一圈平均速度为0,但它在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为0.
A. | ①② | B. | ①③ | C. | ①④ | D. | ③④ |
分析 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在难以区分是时间还是时刻时,可以通过时间轴来进行区分.
路程是标量,大小等于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矢量,位移的大小等于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与运动的路线无关.平均速度等于总位移除以总时间,质点是只计质量、不计大小、形状的一个几何点,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的科学抽象,能否看作质点物体本身无关,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
解答 解:①、“21点10分”对应一个点,是时刻,“90分钟”对应一个线段,表示“时间”故①正确;
②、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在对飞船进行飞行姿态调整时不能看成质点,否则没有姿态可言,故②错误,
③、卫星绕地球飞行一圈,位移是0,路程是周长,故③错误;
④、平均速度等于总位移除以总时间,属于卫星绕地球飞行一圈平均速度为0,只要运动其在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为0,故④正确;
故选:C.
点评 对于物理中的基本概念要理解其本质不同,如时刻具有瞬时性的特点,是变化中的某一瞬间通常与物体的状态相对应;时间间隔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与某一过程相对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1.下面对电源电动势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电源电动势表征了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电源把其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越多,电动势就越大 | |
B. | 铅蓄电池的电动势为2V,这表示电路中每通过1C的电荷量,电源把2J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 |
C. | 铅蓄电池的电动势为2V,这表示蓄电池能在1s内将2J的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 |
D. | 电动势、电压和电势差名称不同,但物理意义相同,所以单位也相同 |
8.质子(p)和α粒子(氦原子核)其质量之比为1:4,电荷量之比为1:2,它们以相同的速率在同一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分别为Rp和Rα,周期分别为Tp和Tα.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 Rp:Rα=1:2,Tp:Tα=1:2 | B. | Rp:Rα=1:1,Tp:Tα=1:1 | ||
C. | Rp:Rα=1:1,Tp:Tα=1:2 | D. | Rp:Rα=1:2,Tp:Tα=1:1 |
15.在探究摩擦力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小木块,小木块运动状态和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表所示(每次实验时,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相同),则由表中数据可知( )
实验次数 | 小木块的运动状态 | 弹簧测力计读数/N |
1 | 静止 | 0.3 |
2 | 静止 | 0.5 |
3 | 直线加速 | 0.6 |
4 | 匀速直线 | 0.4 |
5 | 直线减速 | 0.2 |
A. | 木块受到的最大摩擦力为0.6N | |
B. | 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可能为0.5N | |
C. | 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摩擦力大小有三次是相同的 | |
D. | 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各不相同 |
5.一质点,从t=0开始从原点以初速度为0出发,沿X轴运动,其v-t图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t=0.5s时离原点最远 | B. | t=1s时离原点最远 | ||
C. | t=1s时回到原点 | D. | t=2s时回到原点 |
12.如图所示,三个同心圆是同一个点电荷周围的三个等势面,已知这三个圆的半径成等差数列.图中点从左至右A、B、C分别是这三个等势面上的点,且这三点在同一条电场线上.A、C两点的电势依次为φA=10V和φC=2V,则B点的电势是( )
A. | 一定等于6V | B. | 一定低于6V | C. | 一定高于6V | D. | 无法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