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为了测量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如图1所示,在已知倾角为θ的斜面上,靠近斜面底端安置一光电门,物块带有遮光片,遮光片的宽度为d,从斜面上某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物块,记录释放时遮光片到光电门的距离x和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
精英家教网
(1)若用游标卡尺测量光电门遮光条的宽度如图2所示,则遮光条的宽度为
 
cm.
(2)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结合题中测量的物理量写出物体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表达式:μ﹦
 
(用题中所给的字母表示).
(3)为了减小实验带来的偶然误差,可采用多次测量的方法.将物体从斜面上不同位置释放,测出多组物体到光电门的距离x和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通过图象法来得到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了使图象直观易于观察与测量(即图象为一直线),那么坐标系的横坐标物理应为,纵坐标物理量应为.如果求出图象的斜率值为k,则物体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表达式为μ﹦
 
(用题中所给的字母表示).
分析:(1)据游标卡尺的读数规则读数,注意不估读.(2)以小物体为研究对象,使用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学的公式求得摩擦因数的表达式,根据表达式说明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3)据题境知,测出多组物体到光电门的距离x和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结合运动学公式分析,如图象为一直线,求出x 和t的关系式,据表达式分析摩擦因数.
解答:解:(1)游标卡尺的读数规则:固定刻度(主尺)+可动刻度(游尺).但要注意:游标卡尺读数时首先以游标零刻度线为准在尺身上读取毫米整数,即以毫米为单位的整数部分,然后看游标上第几条刻度线与尺身的刻度线对齐,再乘以精确度,精确度为
1
N
mm,N为游尺上的分度数,切记不估读,所以读数为0.95mm=0.095cm.
(2)物体在斜面上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μmgcosθ=ma…①
由运动学公式:2ax=v2-0…②
由于遮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比 较小,所以可以用遮光片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表示瞬时速度,即:v=
d
t
…③
联立①②③解得:μ=tanθ  -
d2
2gxt2cosθ

(3)由题境和运动学公式推导知:x=
d2
2a
×
1
t2
,如要使图象为一直线,所以坐标系的横坐标物理应为为
1
t2
,纵坐标物理量应为x,斜率为k,且   k=
d2
2a
       …①
由(2)知:a=gsinθ-μgcosθ                …②
联立①②解之得:μ=tanθ-
d2
2kgcosθ

故答案为:(1)0.095  (2)tanθ  -
d2
2gxt2cosθ
   (3)tanθ-
d2
2kgcosθ
点评:明确游标卡尺和光电门求瞬时速度的方法,灵活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和图象结合分析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实验
I.某物理兴趣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要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右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左端与穿过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右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
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
(1)图2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用刻度尺测量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
0.497m/s2
0.497m/s2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请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①为了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
CD
CD
(填写字母代号)
A.木板的长度L            B.木板的质量m1       C.滑块的质量m2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   E.滑块的运动时间t
②欲测量①中所选定的物理量,所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天平
天平

(3)实验时,用托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来代替细绳对滑块的拉力,则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m3g-m2a
m2g
m3g-m2a
m2g
 (用L、g、a、
m1、m2、m3、t中所需要的字母表示).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
偏大
偏大
 (填“偏大”或“偏小”).
II.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中,如图3所示,用AB两弹簧秤拉橡皮条结点O,使其位于E处,此时α+β=90°,然后保持A的读数不变,当α角由图3中所示的值逐渐减小时,要使结点仍在E处,可采取的办法是
B
B

A.增大B的读数,减小β角
B.减小B的读数,减小β角
C.减小B的读数,增大β角
D.增大B的读数,增大β角.
(2)某学校的学生为了测定物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想出了很多方法.
①其中甲同学采用了如图4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他使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当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实验中甲同学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物块的运动,图5为他截取的一段纸带,记录了物块做匀减速运动过程的信息,1、2、3、4、5是他选取的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根据纸带可求出物块做减速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a=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m/s2,则物块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μ1=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该测量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
②乙同学采用了如图6所示的另一套装置进行实验,使物块A位于水平桌面的O点时,重物B刚好接触地面.将A拉到P点,待B稳定后由静止释放,A最终滑到Q点.分别测量OP、OQ的长度h和s.改变h,重复以上的操作,分别测出以下几组实验数据.
1 2 3 4 5 6
h/cm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s/cm 9.5 12.5 28.5 39.0 48.0 56.5
精英家教网
乙同学在图7中已标出第1、2、3、5、6组数据对应的坐标点,请你在图中标出第4组数据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s-h关系图线.
实验中测得A、B的质量之比mA:mB=4:5,则根据s-h图线计算出物块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2)某学校的学生为了测定物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想出了很多方法。

①其中甲同学采用了如图4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他使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当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实验中甲同学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物块的运动,图5为他截取的一段纸带,记录了物块做匀减速运动过程的信息,1、2、3、4、5是他选取的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根据纸带可求出物块做减速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a=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m/s2,则物块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μ1=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该测量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_____(填“偏大”或“偏小”)。

乙同学采用了如图6所示的另一套装置进行实验,使物块A位于水平桌面的O点时,重物B刚好接触地面。将A拉到P点,待B稳定后由静止释放,A最终滑到Q点。分别测量OPOQ的长度hs。改变h,重复以上的操作,分别测出以下几组实验数据。

1

2

3

4

5

6

h/cm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s/cm

9.5

12.5

28.5

39.0

48.0

56.5

     

乙同学在图7中已标出第1、2、3、5、6组数据对应的坐标点,请你在图中标出第4组数据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s-h关系图线。

实验中测得AB的质量之比mA:mB=4:5,则根据s-h图线计算出物块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___________。

 
(2)某学校的学生为了测定物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想出了很多方法。

①其中甲同学采用了如图4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他使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当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实验中甲同学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物块的运动,图5为他截取的一段纸带,记录了物块做匀减速运动过程的信息,1、2、3、4、5是他选取的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根据纸带可求出物块做减速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a=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m/s2,则物块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μ1=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该测量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_____(填“偏大”或“偏小”)。

图 5

②乙同学采用了如图6所示的另一套装置进行实验,使物块A位于水平桌面的O点时,重物B刚好接触地面。将A拉到P点,待B稳定后由静止释放,A最终滑到Q点。分别测量OPOQ的长度hs。改变h,重复以上的操作,分别测出以下几组实验数据。

1

2

3

4

5

6

h/cm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s/cm

9.5

12.5

28.5

39.0

48.0

56.5

          

乙同学在图7中已标出第1、2、3、5、6组数据对应的坐标点,请你在图中标出第4组数据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s-h关系图线。

实验中测得AB的质量之比mA:mB=4:5,则根据s-h图线计算出物块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