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精英家教网](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401/9/6862face.png)
(1)若用游标卡尺测量光电门遮光条的宽度如图2所示,则遮光条的宽度为
(2)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结合题中测量的物理量写出物体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表达式:μ﹦
(3)为了减小实验带来的偶然误差,可采用多次测量的方法.将物体从斜面上不同位置释放,测出多组物体到光电门的距离x和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通过图象法来得到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了使图象直观易于观察与测量(即图象为一直线),那么坐标系的横坐标物理应为,纵坐标物理量应为.如果求出图象的斜率值为k,则物体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表达式为μ﹦
(3)据题境知,测出多组物体到光电门的距离x和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结合运动学公式分析,如图象为一直线,求出x 和t的关系式,据表达式分析摩擦因数.
1 |
N |
(2)物体在斜面上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μmgcosθ=ma…①
由运动学公式:2ax=v2-0…②
由于遮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比 较小,所以可以用遮光片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表示瞬时速度,即:v=
d |
t |
联立①②③解得:μ=tanθ -
d2 |
2gxt2cosθ |
(3)由题境和运动学公式推导知:x=
d2 |
2a |
1 |
t2 |
1 |
t2 |
d2 |
2a |
由(2)知:a=gsinθ-μgcosθ …②
联立①②解之得:μ=tanθ-
d2 |
2kgcosθ |
故答案为:(1)0.095 (2)tanθ -
d2 |
2gxt2cosθ |
d2 |
2kgcosθ |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
①其中甲同学采用了如图4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他使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当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实验中甲同学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物块的运动,图5为他截取的一段纸带,记录了物块做匀减速运动过程的信息,1、2、3、4、5是他选取的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根据纸带可求出物块做减速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a=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乙同学采用了如图6所示的另一套装置进行实验,使物块A位于水平桌面的O点时,重物B刚好接触地面。将A拉到P点,待B稳定后由静止释放,A最终滑到Q点。分别测量OP、OQ的长度h和s。改变h,重复以上的操作,分别测出以下几组实验数据。
1 | 2 | 3 | 4 | 5 | 6 | |
h/cm | 10.0 | 20.0 | 30.0 | 40.0 | 50.0 | 60.0 |
s/cm | 9.5 | 12.5 | 28.5 | 39.0 | 48.0 | 56.5 |
乙同学在图7中已标出第1、2、3、5、6组数据对应的坐标点,请你在图中标出第4组数据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s-h关系图线。
实验中测得A、B的质量之比mA:mB=4:5,则根据s-h图线计算出物块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___________。
|
①其中甲同学采用了如图4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他使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当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实验中甲同学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物块的运动,图5为他截取的一段纸带,记录了物块做匀减速运动过程的信息,1、2、3、4、5是他选取的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根据纸带可求出物块做减速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a=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m/s2,则物块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μ1=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该测量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_____(填“偏大”或“偏小”)。
图 5
②乙同学采用了如图6所示的另一套装置进行实验,使物块A位于水平桌面的O点时,重物B刚好接触地面。将A拉到P点,待B稳定后由静止释放,A最终滑到Q点。分别测量OP、OQ的长度h和s。改变h,重复以上的操作,分别测出以下几组实验数据。
1 | 2 | 3 | 4 | 5 | 6 | |
h/cm | 10.0 | 20.0 | 30.0 | 40.0 | 50.0 | 60.0 |
s/cm | 9.5 | 12.5 | 28.5 | 39.0 | 48.0 | 56.5 |
乙同学在图7中已标出第1、2、3、5、6组数据对应的坐标点,请你在图中标出第4组数据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s-h关系图线。
实验中测得A、B的质量之比mA:mB=4:5,则根据s-h图线计算出物块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