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1.如图所示,一初速度为0,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经电压为U的电场加速后,从A点进入匀强磁场,最后从D点离开磁场,已知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AD是匀强磁场的边界,粒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方向与AD垂直,不计粒子重力,求:(1)粒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的大小v;
(2)A、D间的距离d及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t.
分析 (1)根据动能定理求出粒子进入磁场中的速度;
(2)根据粒子在磁场中的半径公式得出半径的大小,从而得出AD间的距离.根据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求出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解答 解:(1)粒子经加速电场加速,有:Uq=$\frac{1}{2}$mv2
所以有:v=$\sqrt{\frac{2qU}{m}}$
(2)粒子进入匀强磁场后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产生向心力:qvB=m$\frac{{v}^{2}}{R}$
R=$\frac{mv}{Bq}$=$\frac{m}{Bq}$$\sqrt{\frac{2qU}{m}}$=$\frac{{\sqrt{2mqU}}}{Bq}$
d=2R=$\frac{{2\sqrt{2mqU}}}{Bq}$
运动时间:t=$\frac{T}{2}$=$\frac{2πR}{2v}$=$\frac{πm}{Bq}$
答:(1)粒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的大小为$\sqrt{\frac{2qU}{m}}$;
(2)A、D间的距离为$\frac{{2\sqrt{2mqU}}}{Bq}$,运动时间为$\frac{πm}{qB}$.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公式和周期公式,并能灵活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奥斯特、法拉第、安培、楞次等人对电磁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下关于他们的贡献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 | 奥斯特首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 |
B. | 安培首先提出了电场和电场线的概念 | |
C. | 楞次总结出了感应电流方向所应满足的规律 | |
D. | 法拉第总结出了影响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因素. |
2.一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相等的弧长 | |
B. | 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同 | |
C. | 任意相等的时间内,转过相等的角度 | |
D. | 任意相刻,速度相同 |
19.为了防止火灾带来的损害,在学校食堂天花板上装有火灾报警器,并连接自动喷水装置,火灾报警器的结构原理如图:罩内装有发光二极管LED、光电三极管和不透明的挡板.平时光电三极管接收不到LED发生的光,呈现高电阻状态.发生火灾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进入罩内的烟雾遮挡了光线,使光电三极管电阻更大,检测电路检测出变化发出警报 | |
B. | 光电三极管温度升高,电阻变小,检测电路检测出变化发出警报 | |
C. | 进入罩内的烟雾对光有散射作用,部分光线照到光电三极管上,电阻变小,发出警报 | |
D. | 光电三极管温度升高,电阻变大,检测电路检测出变化发出警报 |
6.在一长直导线中通以如图所示的恒定电流时,套在长直导线上的闭合线环(环面与导线垂直,ab是导线环的一条直径,长直导线通过环的中心),当发生以下变化时,肯定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
A. | 保持电流不变,使导线环上下移动 | |
B. | 保持导线环不变,使长直导线中的电流增大或减小 | |
C. | 保持电流不变,将直导线平移到a点,再以ab为轴转动导线环 | |
D. | 保持电流不变,环在与导线垂直的水平面内左右水平移动 |
16.如图所示,假定从某一星球(星球半径为R0)上在B点以速度v=9km/s发射一艘飞船,飞船在无动力飞行时其飞行轨道为如图所示的椭圆轨道.最远点A离星球表面高2R0,其周期为T.若该星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为g0,(忽略星球自转,同时不考虑大气的影响)则( )
A. | 飞船在最远点A的速度为3km/s | |
B. | 飞船在最远点A的加速度为$\frac{{g}_{0}}{4}$ | |
C. | 若飞船在椭圆轨道上的A点要变轨到图示的大圆轨道,应该加速,加速后如能刚好做半径为3R0的圆周运动,则周期较椭圆轨道时长 | |
D. | 若飞船在沿大圆轨道飞行时在A点一个零件脱落,则这个零件将做自由落体运动 |
3.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长直导线通以恒定电流,有一矩形线框与导线在同一平面内,则线框中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况为( )
A. | 线框向右运动 | B. | 线框向上运动 | ||
C. | 线框以导线为轴转动 | D. | 线框以ab边为轴转动 |
20.甲、乙两车同时由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甲车图象经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乙车图象为顶点在坐标原点的抛物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运动轨迹是直线,乙的运动轨迹是曲线 | |
B. | 0-t1时间段内,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平均速度 | |
C. | t1时刻,乙的速度等于甲的速度的2倍 | |
D. | 甲乙之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然后再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