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7.如图甲是某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a、b是这条线上的两点,一负电荷只受电场力作用,沿电场线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电荷的v-t图线如图乙所示,关于a、b两点的电势φa、φb和电场强度Ea、Eb的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φa<φb | B. | φa>φb | C. | Ea<Eb | D. | Ea>Eb |
分析 从速度时间图线得到负电荷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变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到电场力的变化情况,和电场强度的变化情况;
电势的高低看电场线的指向,沿着电场线电势一定降低
解答 解:负电荷从A运动到B,由速度时间图线得到负电荷做加速运动,故电场力向右;
AB、负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反,故电场线向左,沿电场线方向,电势变小,故B点电势较大,即Φa<Φb;故A正确,B错误;
CD、因为图线的斜率变小,故加速度变小,因此电场力变小,所以电场强度变小,即EA>EB;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点评 本题关键通过速度时间图象得到物体的速度变化情况和加速度变化情况,然后判断场强方向和电势大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8.小明同学为了测定某太阳能硅光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在一定光照条件下进行实验:
①请根据图甲完成图乙中实物的连线.
②将测量出来的数据记录在表中,其中第4组数据的电压如图丙所示,则此时电压为1.65V.
③将这些数据在图丁中描点,第4组数据还未描出.
a.请在图丁中描出第4组数据的点,并作出该硅光电池组的U-I图线;
b.由此U-I图线可知,该硅光电池组的电动势E=1.80V,电池组的内阻随其输出电流的变化而改变,在电流为80μA时,该电池组的内阻r=1.0×104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①请根据图甲完成图乙中实物的连线.
②将测量出来的数据记录在表中,其中第4组数据的电压如图丙所示,则此时电压为1.65V.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U/V | 1.77 | 1.75 | 1.70 | 1.54 | 1.27 | 1.00 | 0.50 | |
I/μA | 12 | 30 | 48 | 60 | 68 | 76 | 80 | 86 |
a.请在图丁中描出第4组数据的点,并作出该硅光电池组的U-I图线;
b.由此U-I图线可知,该硅光电池组的电动势E=1.80V,电池组的内阻随其输出电流的变化而改变,在电流为80μA时,该电池组的内阻r=1.0×104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如图所示,图中以点电荷Q为圆心的虚线同心圆是该点电荷电场中球形等势面的横截面图.一个带正电的粒子经过该电场,它的运动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M和N是轨迹上的两点.不计带电粒子受到的重力,由此可以判断( )
A. | 此粒子在M点的加速度大于在N点的加速度 | |
B. | 此粒子在M点的电势能大于在N点的电势能 | |
C. | 此粒子在M点的动能大于在N点的动能 | |
D. | 电场中M点的电势高于N点的电势 |
12.关于牛顿第三定律,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 牛顿第三定律在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时也适用 | |
B.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 | |
C.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总是相反的 | |
D. | 作用力大时,反作用力小 |
2.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Ⅰ、Ⅱ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0-t0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Ⅰ、Ⅱ两个物体所受的合外力都在不断减小 | |
B. | Ⅰ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增大,Ⅱ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减小 | |
C. | Ⅰ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Ⅱ物体的位移不断减小 | |
D. | Ⅰ物体的平均速度小于$\frac{{v}_{1}+{v}_{2}}{2}$,Ⅱ物体的平均速度大于$\frac{{v}_{1}+{v}_{2}}{2}$ |
9.我国的“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由三颗卫星组成,三颗卫星都定位在距地面约36000km的地球同步轨道上.美国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由24颗卫星组成,这些卫星距地面的高度均约为20000km.比较这些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北斗一号”系统中的三颗卫星的质量必须相同,否则它们不能定位在同一轨道上 | |
B. | “北斗一号”卫星的周期比GPS卫星的周期短 | |
C. | “北斗一号”卫星的加速度比GPS卫星的加速度小 | |
D. | “北斗一号”卫星的运行速度比GPS卫星的运行速度小 |
6.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如果电源的频率稍微减小从而导致打点的周期稍微变大了一点,而实验者并不知情,则( )
A. | 它将导致实验者测量的相邻计数点之间的间隔变大,从而使测得的加速度偏大 | |
B. | 它将导致实验者用公式vn=$\frac{{x}_{n}+{x}_{n+1}}{2T}$求得的各计数点对应的瞬时速度偏大,从而用v-t图象处理数据时导致测得的加速度偏大 | |
C. | 它将导致实验者用公式vn=$\frac{{x}_{n}+{x}_{n+1}}{2T}$求得的各计数点对应的瞬时速度偏小,从而用v-t图象处理数据时导致测得的加速度偏小 | |
D. | 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时,由于代入的T的数据偏小,从而导致测得的加速度偏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