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有下列A至F六个步骤:
A.将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
B.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让重锤自由下落
C.取下纸带,更换纸带(或将纸带翻个面),重新做实验
D.将重锤固定在纸带的一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用手提纸带
E.选择一条纸带,用刻度尺测出重锤下落的高度h1、h2、h3、…hn,计算出对应的即时速度vn
F.分别算出
mvn2和mghn,比较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是否相等.
(1)以上实验步骤按合理的操作步骤排列应该是
某个实验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按照正确的操作选得纸带如图2示.其中O是起始点,A、B、C是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的3个点.用毫米刻度尺测得O到A、B、C各点的距离分别为hA=9.51cm、hB=12.42cm、hC=15.70cm,现利用OB段所对应的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f=50Hz,设重锤质量为0.1kg.
(2)根据以上数据可以求得重锤在OB段所对应的运动过程中减小的重力势能为 J(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下同),而动能的增加量为 J.实验发现二者并不完全相等,请指出一个可能的原因 .
(3)处理数据过程中,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发现了一种计算B点对应时刻物体速度vB的新思路:
甲同学发现,图中的B是除起始点外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n个点.因此可以用从O点到B点的时间nT(T是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计算,即vB=gnT,再依此计算动能的增量.
乙同学认为,可以利用从O点到B点的距离hB计算,即vB=
,再依此计算动能的增量.你认为,他们新思路中
A.只有甲同学的思路符合实验要求
B.只有乙同学的思路符合实验要求
C.两位同学的思路都符合实验要求
D.两位同学的思路都不符合实验要求
(4)在上图纸带基础上,某同学又选取了多个计数点,并测出了各计数点到第一个点O的距离h,算出了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v,以h为横轴,以
为纵轴画出的图线应是如图3中的 .图线的斜率表示 .
A.将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
B.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让重锤自由下落
C.取下纸带,更换纸带(或将纸带翻个面),重新做实验
D.将重锤固定在纸带的一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用手提纸带
E.选择一条纸带,用刻度尺测出重锤下落的高度h1、h2、h3、…hn,计算出对应的即时速度vn
F.分别算出
1 |
2 |
(1)以上实验步骤按合理的操作步骤排列应该是
某个实验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按照正确的操作选得纸带如图2示.其中O是起始点,A、B、C是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的3个点.用毫米刻度尺测得O到A、B、C各点的距离分别为hA=9.51cm、hB=12.42cm、hC=15.70cm,现利用OB段所对应的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f=50Hz,设重锤质量为0.1kg.
(2)根据以上数据可以求得重锤在OB段所对应的运动过程中减小的重力势能为
(3)处理数据过程中,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发现了一种计算B点对应时刻物体速度vB的新思路:
甲同学发现,图中的B是除起始点外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n个点.因此可以用从O点到B点的时间nT(T是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计算,即vB=gnT,再依此计算动能的增量.
乙同学认为,可以利用从O点到B点的距离hB计算,即vB=
2ghB |
A.只有甲同学的思路符合实验要求
B.只有乙同学的思路符合实验要求
C.两位同学的思路都符合实验要求
D.两位同学的思路都不符合实验要求
(4)在上图纸带基础上,某同学又选取了多个计数点,并测出了各计数点到第一个点O的距离h,算出了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v,以h为横轴,以
v2 |
2 |
分析:(1)明确实验原理,知道该实验干什么,需要哪些方面的测量,然后合理安排实验步骤,使其符合逻辑顺序,便于操作和减小误差;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动能的增加量:
mv2;根据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可以求出重力势能的减小量:mgh;由于物体下落过程中存在摩擦阻力,因此动能的增加量小于势能的减小量.
(3)两种思路均不正确,都不是从实验数据角度出发,来验证守恒,而理论推导,从而得不到验证效果;
(4)根据机械能守恒推导
v2与gh关系式,结合乙图误差形成的原因确定正确的图线.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动能的增加量:
1 |
2 |
(3)两种思路均不正确,都不是从实验数据角度出发,来验证守恒,而理论推导,从而得不到验证效果;
(4)根据机械能守恒推导
1 |
2 |
解答:解:(1)根据先安装设备,再进行实验的整体思考,可知实验步骤为:A、D、B、C、E、F.
因此操作步骤排列应该是:ADBCEF;
(2)重力势能减小量:△Ep=mgh=9.8×0.1242×0.1 J=0.122J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来求B的速度大小:
vB=
=1.55m/s
EkB=
mv
=
×0.1×1.552J=0.120J;
由于物体下落过程中存在摩擦阻力,因此动能的增加量小于势能的减小量.
(3)两位同学的思路都不符合实验要求,都是通过运动学公式,进行理论推导的,而速度应该从实验数据来得出,这样才能得以验证是否守恒.
故D正确,ABC错误;
(4)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h=
mv2,v2=2gh,知
v2与gh成正比,因为该实验是运用了乙图的纸带,可能实验时先释放了纸带,然后再合上打点计时器的电键,知测量的h为零,速度不为零.故D正确.图线的斜率等于重力加速度g.
故答案为:(1)ADBCEF
(2)0.122,0.120;受到了空气阻力或纸带与限位孔的阻力,减小的重力势能一部分转化为增加的动能,另一部分克服阻力做功转化为内能;
(3)D;
(4)C,g.
因此操作步骤排列应该是:ADBCEF;
(2)重力势能减小量:△Ep=mgh=9.8×0.1242×0.1 J=0.122J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来求B的速度大小:
vB=
xAC |
2T |
EkB=
1 |
2 |
2 B |
1 |
2 |
由于物体下落过程中存在摩擦阻力,因此动能的增加量小于势能的减小量.
(3)两位同学的思路都不符合实验要求,都是通过运动学公式,进行理论推导的,而速度应该从实验数据来得出,这样才能得以验证是否守恒.
故D正确,ABC错误;
(4)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h=
1 |
2 |
1 |
2 |
故答案为:(1)ADBCEF
(2)0.122,0.120;受到了空气阻力或纸带与限位孔的阻力,减小的重力势能一部分转化为增加的动能,另一部分克服阻力做功转化为内能;
(3)D;
(4)C,g.
点评:对于每个实验都要从实验原理、步骤、误差分析等方面去学习和理解,尤其是实验原理的理解是最重要的,这是解答实验的前提.
正确解答实验问题的前提是明确实验原理,从实验原理出发进行分析所需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所测数据等,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实验的原理,以及实验误差形成的原因.
正确解答实验问题的前提是明确实验原理,从实验原理出发进行分析所需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所测数据等,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实验的原理,以及实验误差形成的原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