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嫦娥三号”从绕月圆轨道Ⅰ上的P点实施变轨,进入椭圆轨道Ⅱ,由近月点Q成功落月,如图所示.关于“嫦娥三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沿轨道Ⅰ运动至P时,需加速才能进入轨道Ⅱ | |
B. | 沿轨道Ⅱ运行的周期小于沿轨道Ⅰ运行的周期 | |
C. | 沿轨道Ⅱ运行时,在P点的加速度大于在Q点的加速度 | |
D. | 在轨道Ⅰ上的机械能大于轨道Ⅱ上的机械能 |
分析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卫星的运动周期和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根据做近心运动时万有引力大于向心力,做离心运动时万有引力小于向心力,可以确定变轨前后速度的变化关系;根据F合=ma可知在不同轨道上的同一点加速度相同.
解答 解:A、沿轨道Ⅰ运动至P时,制动减速,万有引力大于向心力做向心运动,才能进入轨道Ⅱ,故A错误;
B、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k=$\frac{{a}^{3}}{{T}^{2}}$可得半长轴a越大,运动周期越大,显然轨道Ⅰ的半长轴(半径)大于轨道Ⅱ的半长轴,故沿轨道Ⅱ运动的周期小于沿轨道?运动的周期,故B正确;
C、根据$\frac{GMm}{{r}^{2}}$=ma得:a=$\frac{GM}{{r}^{2}}$,沿轨道Ⅱ运行时,在P点的加速度小于在Q点的加速度,故C错误;
D、沿轨道Ⅰ运动至P时,制动减速才能进入轨道Ⅱ,故在轨道Ⅰ上的机械能大于轨道Ⅱ上的机械能,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 ①由高轨道变轨到低轨道需要减速,而由低轨道变轨到高轨道需要加速,这一点在解决变轨问题时要经常用到,一定要注意掌握.
②根据F=ma所求的加速度a是指物体的合加速度,即包括向心加速度也包括切向加速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6.某蹦床运动员在一次蹦床运动中仅在竖直方向运动,如图为蹦床对该运动员的作用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t1至t2过程内运动员和蹦床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增加 | |
B. | t1至t2过程内运动员和蹦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 |
C. | t3至t4过程内运动员和蹦床的势能之和增加 | |
D. | t3至t4过程内运动员和蹦床的势能之和先减小后增加 |
14.假定银河系的中心有一天体,太阳绕该天体匀速运转,下列哪一组数据可估算该天体的质量( )
A. |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T地和速度v地 | |
B. | 太阳质量M日和运行速度v日 | |
C. | 太阳速度v日和到该天体的距离r | |
D. | 太阳绕银河系中心运动的速度v日和周期T日 |
11.如图甲所示,轻杆一端与一小球相连,另一端连在光滑固定轴上,可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现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到达某一位置开始计时,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小球的水平分速度vx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t1时刻小球通过最高点,图乙中S1和S2的面积相等 | |
B. | t2时刻小球通过最高点,图乙中S1和S2的面积相等 | |
C. | t1时刻小球通过最高点,图乙中S1和S2的面积不相等 | |
D. | t2时刻小球通过最高点,图乙中S1和S2的面积不相等 |
18.下列说法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
A. | 亚里士多德发现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
B. | 伽利略首创了理想实验的研究方法 | |
C. | 卡文迪许测出了静电力常量 | |
D. | 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 |
12.如图所示,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在长木板m2的左端,右端与小木块m1连接,且m1、m2及m2与地面之间接触面光滑,开始时m1和m2均静止,现同时对m1、m2施加等大反向的水平恒力F1和F2,从两物体开始运动以后的整个过程中,对m1、m2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整个过程中弹簧形变不超过其弹性限度),错误的说法是( )
A. | 由于F1、F2等大反向,故系统机械能守恒 | |
B. | 由于F1、F2分别对m1、m2做正功,故系统动能不断增加 | |
C. | 由于F1、F2分别对m1、m2做正功,故系统机械能不断增加 | |
D. | 当弹簧弹力大小与F1、F2大小相等时,m1、m2的动能最大 |
13.美国的NBA篮球赛非常精彩,吸引了众多观众.经常有这样的场面:在临终场0.1s 的时候,运动员把球投出且准确命中,获得比赛的胜利,如图所示.如果运动员投篮过程中对篮球做功为W,篮球出手时距地面高度为h1,篮筐高度为h2,球的质量为m,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则篮球进筐时的动能为( )
A. | W+mgh1-mgh2 | B. | W+mgh2-mgh1 | C. | mgh1+mgh2-W | D. | mgh2-mgh1-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