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打出的纸带如图3-44(a)所示,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t.

(1)测出纸带各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1、s2、s3、s4如图(a)所示,为使由实验数据计算的结果更精确一些,计算加速度平均值的公式应为a=
a=
(s3+s4)-(s1+s2)
4t2
a=
(s3+s4)-(s1+s2)
4t2

(2)在该实验中,为验证小车质量M不变时,a与M成正比,小车质量M、砂及砂桶的质量m分别选取下列四组值.
A.M=500g,m分别为50g、70g、100g、125g
B.M=500g,m分别为20g、30g、40g、50g
C.M=200g,m分别为50g、70g、:100g、125g
D.M=200g,m分别为30g、40g、50g、60g
若其他操作都正确,那么在选用
B
B
组值测量时所画出的a一F图象较准确.
(3)有位同学通过测量,作出a-F图象,如图(b)所示.试分析:
①图象不通过原点的原因是
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
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

②图象上部弯曲的原因是
未满足砂和砂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
未满足砂和砂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
分析:(1)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加速度可由逐差法取出.
(2)实验时要求小车质量M要远远大于砂及砂桶的质量m,根据这个要求做出选择即可.
(3)根据图象,分析误差出现的原因:平衡摩擦力的原因和小车质量M要远远大于砂及砂桶的质量m关系的原因.
解答:解:(1)由匀变速运动规律得:
s3-s1=2at2
s4-s2=2at2
联立得:(s3+s4)-(s1+s2)=4at2解得:
a=
(s3+s4)-(s1+s2)
4t2

(2)实验时要求小车质量M要远远大于砂及砂桶的质量m,只有B中M与m相差最大,
故选:B
(3)从a-F图象中可以看出:
①当F不为零时,物体仍然没有加速度,所以图象不通过原点的原因是: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
设加速度为a:
对小车:F=Ma
对重物:F-mg=ma
联立解得:a=
mg
M+m
,所以未满足砂和砂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时,当m逐渐变大时,a逐渐变小,故图象出现弯曲.
所以原因是:未满足砂和砂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
故答案为:(1)a=
(s3+s4)-(s1+s2)
4t2
,(2)B,(3)①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②未满足砂和砂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
点评:教科书本上的实验,我们要从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注意事项这几点去搞清楚.对于实验我们要清楚每一项操作存在的理由.比如为什么要平衡摩擦力,为什么要让M>>m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如图1所示为某同学所安装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在图示状态下,开始做实验,该同学有装置和操作中的主要错误是:

a.
长木板右端未垫高以平衡摩撩力
长木板右端未垫高以平衡摩撩力
b.
电源应改用6V交流电源
电源应改用6V交流电源

c.
牵引小车的细线没有与木板平行
牵引小车的细线没有与木板平行
 d.
开始实验时,小车离打点计时器太远
开始实验时,小车离打点计时器太远

(2)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为了使小车受到合外力等于小沙桶和沙的总重量,通常采用如下两个措施:
(A)平衡摩擦力: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小木块,反复移动木块的位置,直到小车在小桶的拉动下带动纸带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B)调整沙的多少,使沙和小沙桶的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请问:
①以上哪一个措施中有何重大错误?
A
A

②在改正了上述错误之后,保持小车(包括砝码)质量M不变,反复改变沙的质量,并测得一系列数据,结果发现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小桶及砂重量)与加速度的比值略大于小车(包括砝码)质量M,经检查发现滑轮非常光滑,打点计时器工作正常,且事先基本上平衡了摩擦力,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由于小桶及砂的失重,拉小车的合外力F<mg,而处理数据时又将F=mg处理.因此,M=
F
a
mg
a
由于小桶及砂的失重,拉小车的合外力F<mg,而处理数据时又将F=mg处理.因此,M=
F
a
mg
a

(3)某一同学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数据处理中作出了如图2的图象,形成这个图象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
过小
过小
、沙子
太多
太多
.(填“过大”、“过小”、“太多”、“太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