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如图,人造卫星M、N在同一平面内绕地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M、N连线与M、O连线间的夹角最大为,则M、N的运动周期之比等于
A. B.
C. D.
如图所示,x轴正方向水平向右,y轴正方向竖直向上,在第Ⅰ象限内有与y轴平行、方向向上的匀强电场区域,区域形状是直角三角形,三角形斜边分别与x轴和y轴相交于(L,0)和(0,L)点.区域左侧沿x轴正方向射来一束具有相同质量m、电荷量为-q(q>0)和初速度v0的带电微粒,这束带电微粒分布在0<y<L的区间内,其中从的点射入场区的带电微粒刚
好从(L,0)点射出场区,不计带电微粒的重力,求:
(1)电场强度大小;
(2)从0<y<的区间射入场区的带电微粒,射出场区时的x坐标值和射入场区时的y坐标值的关系式;
(3)射到(2L,0)点的带电微粒射入场区时的y坐标值.
2016 年 2 月 11 日,美国科研人员宣布人类首次探测到了引力波的存在。据报道,此次探测到的引力波是由两个黑洞合并引发的。假设两黑洞合并前相距为 r,质量分别为 m 和且二者始终围绕其连线上的 O 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引力常量为 G,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O 点一定是两黑洞连线的中点
B. 两黑洞围绕 O 点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大小为
C. 质量为 m 和的两黑洞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 6∶5
D. 两黑洞之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一竖直放置的玻璃圆柱体底面中心有一点状光源S。圆柱体高度为l,底面半径为2l,其圆周侧面和下表面镀上了不透明吸光材料,以致光源发出的光线只能从上表面射出.已知该玻璃的折射率为,求上表面透光的光斑面积大小。
某同学用图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他在气垫导轨旁安装了一个光电门B,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滑块用细线绕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力传感器可直接测出绳中拉力大小,传感器下方悬挂钩码。改变钩码数量,每次都从A处由静止释放滑块。已知滑块(含遮光条)总质量为M,导轨上遮光条位置到光电门位置的距离为L。请回答下面相关问题。
(1)如图,实验时用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d= cm。某次实验中,由数字毫秒计记录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由力传感器记录对应的细线拉力大小为F,则滑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应表示为 (用题干已知物理量和测得物理量字母表示)。
(2)下列实验要求中不必要的是___________
A.应使滑块质量远大于钩码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B.应使遮光条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
C.应将气垫导轨调节至水平
D.应使细线与气垫导轨平行
(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分别对应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微粒运动就是物质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即布朗运动
B.当两个相邻的分子间距离为r0时,它们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
C.食盐晶体的物理性质沿各个方向都是一样的
D.小草上的露珠呈球形的主要原因是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E.理想气体等压膨胀过程一定吸热
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A、B两物体在同一水平线上.在水平抛出 A物体的同时,B物体开始自由下落(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曲线AC为A物体的运动轨迹,直线BD为B物体的运动轨迹,两轨迹相交于O点.则两物体
A.经过O点时速率相等
B.从运动开始至经过O点过程中两物体的速度变化量相等
C.在O点时重力的功率相等
D.在O点具有的机械能相等
入冬以来,全国多地多次发生雾霾天气,能见度不足,在这样的恶劣天气中,甲.乙两汽车在一条平直的单行道上,乙在前.甲在后同向行驶。某是时刻两车司机同时听到前方有事故发生的警笛提示,同时开始刹车,两辆车刹车时的图像如图,则( )
A. 若两车发生碰撞,开始刹车时两辆车的间距一定等于
B. 若两车发生碰撞,开始刹车时两辆车的间距一定小于
C. 若两车发生碰撞,则一定是在刹车后之内的某时刻发生相撞
D. 若两车发生碰撞,则一定是在刹车后以后的某时刻发生相撞
如图所示,将弹簧平放在绝缘水平面上,其左端固定,自然伸长时右端在O点,O点则水平面光滑,右侧粗糙。水平面上OO'与AA'之间区域(含边界)存在与竖直方向的夹θ=37°、斜向右上方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E=5×103 N/C。现将一质量m=2kg、电荷量g=4×l0-3C的带正电小物块从弹簧右端O点无初速度释放,物块在A点滑上倾角θ=37°的斜面。已知O、A间的距离为4.9 m,斜面AB的长度为,物块与OA段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物块可视为质点且与弹簧不连接,物块通过A点时速率无变化,取g= 10 m/s2,sin37°=0.6,cos 37°=0.8)
(1)求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时间;
(2)若用外力将物块向左压缩弹簧至某一位置后由静止释放,且电场在物块进入电场区域运动0.4s后突然消失,物块恰能到达B点,求外力所做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