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7.某工厂生产流水线示意图如图所示,半径R=1m的水平面圆盘边缘E点固定一小桶.在圆盘直径DE正上方平行放置水平传送带,传送带右端C点与圆盘圆心O在同一竖直线上,竖直高度h=1.25m,AB为一个与CD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半径r=0.45m,且与水平传送带相切于B点,传送带BC部分的长度L=1.25m.质量m=0.2kg的滑块(可视为质点)从A点由静止释放,传送带顺时针方向匀速转动时,则滑块到达C点时刚好与传送带速度一样水平抛出,恰好落入圆盘边缘的E处小桶内.取g=10m/s2.求:(1)滑块到达圆弧轨道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是多少?
(2)滑块到达C点时的速度是多大?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是多少?
(3)当滑块到达B点时,若水平面的圆盘从图示位置以一定的角速度ω绕通过圆心O的竖直轴匀速转动,滑块最终也能落入圆盘边缘的E处小桶内,圆盘转动的角速度ω最少应为多少?
分析 (1)滑块由A点到B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由动能定理求出滑块经过B点的速度大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求解滑块到达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2)滑块离开C后做平抛运动,要恰好落入圆盘边缘的小桶内,水平位移大小等于圆盘的半径R,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求得滑块经过C点的速度,根据动能定理研究BC过程,求解动摩擦因数μ;
(3)滑块由B点到C点做匀减速运动,由运动学公式求出时间,滑块从B运动到小桶的总时间等于圆盘转动的时间,根据周期性求解ω应满足的条件.
解答 解:(1)滑块由A点到B,由动能定理得:mgr=$\frac{1}{2}$mvB2;
解得:vB=$\sqrt{2gr}$=3m/s
滑块到达B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frac{{v}_{B}^{2}}{r}$
解得:F=3mg=6N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滑块到达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F′=F=6N,方向竖直向下
(2)滑块离开C后做平抛运动,由h=$\frac{1}{2}$gt12;
解得:t1=$\sqrt{\frac{2h}{g}}$=0.5s
滑块经过C点的速度 vC=$\frac{R}{{t}_{1}}$=2m/s
滑块由B点到由C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μmgx=$\frac{1}{2}$mvC2-$\frac{1}{2}$mvB2;
解得:μ=0.2
(3)滑块由B点到由C点,由运动学关系:x=$\frac{{v}_{B}+{v}_{C}}{2}$t2;
解得:t2=0.5s
滑块从B运动到小桶的总时间为 t=t1+t2=1s
圆盘转动的角速度ω应满足条件:t=$\frac{2π•n}{ω}$
得ω=2nπrad/s(n=1、2、3、4┅)
答:(1)滑块到达圆弧轨道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6N,方向竖直向下.
(2)滑块到达C点时的速度是2m/s,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是0.2.
(3)圆盘转动的角速度ω应满足的条件是ω=2nπrad/s(n=1、2、3、4┅).
点评 本题滑块经历三个运动过程,分段选择物理规律进行研究,关键是抓住圆盘与滑块运动的同时性,根据周期性求解ω应满足的条件.
A. | 最先提出“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观点的科学家是哈雷 | |
B. | 最先用实验方法测出引力常量的科学家是牛顿 | |
C. | 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 | |
D. | 经典力学可以解决自然界中的所有问题 |
A. | b球比a球先落地 | |
B. | 下落相同高度时,a求速率比b球速率大 | |
C. | a球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运动相互没有影响 | |
D. | 两球之所以同时落地是因为在竖直方向上都是自由落体运动 |
A. | 力和时间的运算法则相同 | |
B. | 出空挙时,手是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 | |
C. | 物体受到重力作用,其反作用力是物体对地面的压力 | |
D. | 放在桌上的书受到支持力作用,是由于桌子形变产生的 |
A. | 单个氢原子从n=4向较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以向外辐射6种不同频率光线 | |
B. | 核聚变反应方程 ${\;}_{1}^{2}$H+${\;}_{1}^{3}$H-→${\;}_{2}^{4}$He+${\;}_{0}^{1}$n中,${\;}_{0}^{1}$n表示质子 | |
C. | 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 |
D. | 在核反应方程 ${\;}_{92}^{235}$U+${\;}_{0}^{1}$n→${\;}_{54}^{140}$Xe+${\;}_{38}^{94}$Sr+d${\;}_{0}^{1}$n中,d的大小是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