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质点从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
A.t=0.5s时该质点离出发点最远
B.t=1s时该质点回到出发点
C.t=1s时该质点离出发点最远
D.0.5s到1.5s时间内该质点的平均速度为0
【答案】CD
【解析】
ABC.由图可知物体在0~1s内始终沿负方向运动,在1~1.5s内沿正方向运动。故在0~1s物体距离出发点越来越远,在1~1.5s内物体距离出发点越来越近,所以在t=1s时刻离出发点最远,故AB错误,C正确。
D.在v-t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通过的位移,时间轴上方的面积表示的位移为正,下方的面积表示的位移为负,故物体在0.5s~1.5s时间内物体位移为0,所以平均速度为0,选项D正确。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某实验小组进行测量动摩擦因数大小实验。
⑴实验时,小明同学先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调零,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物体所受摩擦力相比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⑵弹簧测力计正确调零后,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两种实验方案,来测量物体A与长木板B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方案1:如图甲所示,把长木板B固定在水平面上,匀速拉动物体A;
方案2:如图乙所示,把长木板B放在水平面上,拉动长木板B。
以上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方案____更为合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⑶小王同学利用合理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在物体A上放上橡皮泥,准确测得物体A和橡皮泥的总重量G,实验中待弹簧测力计指针稳定后,将其读数记作F。改变物体A上橡皮泥重量,重复多次,得到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
G/N | 1.00 | 1.50 | 2.00 | 2.50 | 3.00 |
F/N | 0.29 | 0.46 | 0.59 | 0.76 | 0.90 |
①根据表格所示实验数据,请你在答题纸的图丙中做出F-G图线____;
②由图线可以测得物体A与长木板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