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4.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被称为“电子之父”,下列关于电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得出了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的结论,并求出了阴极射线的比荷 | |
B. | 汤姆孙通过对光电效应的研究,发现了电子 | |
C. | 电子的质量无法测定 | |
D. | 汤姆孙通过对不同材料的阴极发出的射线的研究,并研究了光电效应等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是比原子更基本的物质单元 |
分析 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解答 解:A、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得出了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的结论,并求出了阴极射线的比荷,故A正确,B错误,C错误;
D、汤姆孙通过对不同材料的阴极发出的射线的研究,并研究了光电效应等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是比原子更基本的物质单元,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 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4.下列关于摩擦力、摩擦因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两个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与两物体间的正压力成反比 | |
B. | 运动的物体也可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 |
C. | 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一定时刻都与物体运动方向平行 | |
D. | 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
15.在点电荷Q的电场中,一个氦原子核(${\;}_{2}^{4}$He)通过时的轨迹如右图实线所示,a、b为两个等势面,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 Q可能为正电荷,也可能为负电荷 | |
B. | 运动中.粒子总是克服电场力做功 | |
C. | α粒子经过两等势面的动能Eka>Ekb | |
D. | α粒子在两等势面上的电势能Epa>Epb |
12.如图所示,a、b带等量异种电荷,M、N为a、b连线的中垂线.现有一带电粒子从M点以一定的初速度v射出,开始时的一段轨迹如图中细线所示.若不计重力的作用,则在飞越该电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粒子带负电 | |
B. | 该粒子的动能先增加后减少 | |
C. | 该粒子的电势能先增加后减少 | |
D. | 该粒子运动到无穷远处后,其速度大小一定仍为v |
19.如图所示,弹簧振子在B、C间做简谐运动,O为平衡位置,B、C间的距离为20cm,振子由B运动到C的时间为2s,则( )
A. | 从O→C→O振子做了一次全振动 | |
B. | 振动周期为2s,振幅是10cm | |
C. | 从B开始经过6s,振子通过的路程是60cm | |
D. | 从O开始经过3s,振子又到达平衡位置O |
16.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 | β 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来自原子核外电子 | |
B. | 根据玻尔原子理论,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其绕核运动的电子动能增大 | |
C. | 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中发生的轻核聚变 | |
D. | ${\;}_{83}^{210}$Bi的半衰期是5天,100个${\;}_{83}^{210}$Bi原子核经过10天后还剩下25个未发生衰变 | |
E. | 原子核的稳定性决定于比结合能,与原子核的结合能无直接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