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如图16所示,A、B是真空中平行放置的金属板,加上电压后,它们之间的电场可视为匀强电场,A、B两板间距离 d=15cm.今在A、B两板间加上如图17所示的交变电压,周期为T=1.0×10-1s .t=0时,A板电势比B板电势高,电势差U=1.08×10-7V,一个比荷q/m=1.0×108C/kg的带负电的粒子在t =0的时刻从B板附近由静止开始运动,不计重力,问:
(1)当粒子的位移为多大时,粒子的速度第一次达到最大?最大速度为多少?
(2)粒子撞击极板时的速度大小?


(1)粒子经过T/3时第一次达到最大速度,位移s为
s=1/2a(t/3)2=4cm
最大速度   v=a?t/3=2.4m/s
(2)0至T/3时间内,粒子向A板加速4cm; T/3至2T/3时间内,粒子向A板减速4cm;2T/3至5T/6时间内,粒子向B板加速1cm;5T/6至T时间内,粒子向B板减速1cm,一个周期内前进的位移为6cm.两个完整的周期后粒子前进的位移为12cm,距A板还剩余3cm,因此,粒子撞击极板时的速度即为由初速度为0经过3cm加速的末速度,
由v12-0=2as1 得 v1=m/s
即碰撞速度为m/s.
【试题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下1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2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①图2中的
F
F
是力F1和F2的合力的理论值,
F′
F′
是力F1和F2的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CD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两分力F1和F2应垂直,这样便于准确算出合力
C.同一次实验应将橡皮条和细线的结点拉到相同的位置
D.本实验利用了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2)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Hz.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3所示,A、B、C、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sA=16.6mm、sB=126.5mm、sD=624.5mm.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
①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0.1
0.1
s;
②打C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
2.5
2.5
m/s(取2位有效数字);
③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sD-3sB+2sA
75
f2
sD-3sB+2sA
75
f2
(用sA、sB、sD和f表示).
(3)某同学采用半径R=25cm的1/4圆弧轨道做平抛运动实验,其部分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43所示.实验中,通过调整使出口末端B的切线水平后,让小球从圆弧顶端的A点由静止释放.图5是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照片中的每个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代表的实际长度为4.85cm.已知闪光频率是10Hz.则根据上述信息可知:
①小球到达轨道最低点B的速度大小
vB=
1.94
1.94
m/s,小球在D的竖直速度大小vDy=
1.94
1.94
m/s,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9.7
9.7
m/s2
②小球在圆弧槽上是否受到了摩擦力:
受到
受到
(填“受到”、“未受到”、“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