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I.某同学在做“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时,第一次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A条纹中心时,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3)所示;第二次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B条纹中心时,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4)所示.已知双缝间距为0.5mm,从双缝到屏的距离为lm,则图(3)中游标卡尺的示数为
11.4
11.4
mm,图(4)游标卡尺的示数为
16.7
16.7
mm.实验时测量多条干涉条纹宽度的目的是
减小测量误差
减小测量误差
,所测光波的波长为
6.6×10-7m
6.6×10-7m
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Ⅱ.如图(5)为分别用红光和紫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的装置及条纹示意图,a为中央亮条纹,b为次级亮条纹.则乙图是用
光实验产生的条纹.
分析:Ⅰ、游标卡尺的读数等于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要估读.根据△x=
L
d
λ
,求出光波的波长.
Ⅱ、L相同、条纹间距相同,双缝距离不同,根据△x=
L
d
λ
,判断乙图是什么光照射产生的条纹.
解答:解:Ⅰ、图(3)中主尺读数为11mm,游标读数为0.1×4=0.4mm,所以最终读数为11.4mm.图(4)中主尺读数为16mm,游标读数为0.1×7=0.7mm,所以最终读数为16.7mm.实验时测量多条干涉条纹宽度的目的是减小测量的误差.
      根据△x=
L
d
λ
,知λ=
△xd
L
=
(16.7-11.4)×10-3
4
×0.5×10-3
1
=6.6×10-7m.
Ⅱ、甲乙两图双缝到光屏的距离相同,条纹间距相同,双缝间距不同,根据△x=
L
d
λ
,因为紫光的波长比红光短,知乙图为紫光实验产生的条纹.
故本题答案为:Ⅰ、11.4,16.7,减小测量误差,6.6×10-7.Ⅱ、紫.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估读.以及掌握条纹间距公式△x=
L
d
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Ⅰ.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时,第一次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A条纹中心时(图1),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3)所示,第二次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B条纹中心时(图2),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4)所示,已知双缝间距为0.5mm,从双缝到屏的距离为1m,则图(3)中游标卡尺的示数为
11.4
11.4
mm.图(4)游标卡尺的示数
16.8
16.8
mm.实验时测量多条干涉条纹宽度的目的是
减小测量误差
减小测量误差
,所测光波的波长为
675
675
nm.

Ⅱ.某班举行了一次物理实验操作技能比赛,其中一项比赛为用规定的电学元件设计合理的电路图,并能较准确的测量若干个由几节电池组成的电池组(均密封,只引出正负电极)的电动势及其内阻.给定的器材如下:
A.电流表G(滿偏电流10mA,内阻10Ω)
B.电流表A(0~0.6A~3A,内阻未知)
C.滑动变阻器R0(0~100Ω,1A)
D.定值电阻R(阻值990Ω)
E.开关与导线若干
(1)小刘同学用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请你按照电路图在乙图上完成实物连线.

(2)丙图为该同学根据上述设计的实验电路利用测出的数据绘出的I1-I2图线(I1为电流表G的示数,I2为电流表A的示数),则由图线可以得到被测电池的电动势E=
7.5
7.5
V,内阻r=
5.0
5.0
Ω.
(3)另一位小张同学对另一电池组也用上面的实验连接进行测量,初始时滑片P在最右端,但由于滑动变阻器某处发生断路,合上电键后发现滑片P向左滑过一段距离x后电流表A才有读数,于是该同学根据测出的数据作出了两个电流表读数I与x的关系图,如图丁所示,则根据图象可知,此电池组的电动势为
9.0
9.0
V,内阻为
11.1
11.1
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