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如图1)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关于橡皮筋做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橡皮筋做的功可以直接测量
B.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可以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成整数倍增加
C.橡皮筋在小车运动的全程中始终做功
D.把橡皮筋拉伸为原来的两倍,橡皮筋做功也增加为原来的两倍
精英家教网
(2)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操作均正确.甲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功和速度的关系图(图2)线,即W-v图,如图甲,并由此图线得出“功与速度的平方一定成正比”的结论.乙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功与速度平方的关系图线,即W-v2图,如图乙,并由此也得出“功与速度的平方一定成正比”的结论.关于甲、乙两位同学的分析,你的评价是
 

A.甲的分析不正确,乙的分析正确
B.甲的分析正确,乙的分析不正确
C.甲和乙的分析都正确
D.甲和乙的分析都不正确.
分析:(1)小车在橡皮条的拉力作用下先加速运动,当橡皮条恢复原长时,小车由于惯性继续前进,做匀速运动,并且橡皮筋的拉力是一个变力,我们无法用W=Fx进行计算,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所以用不同条数的橡皮筋且拉到相同的长度,这样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有倍数关系,避免了求橡皮筋具体做功数值.
(2)根据W与v,W与v2的关系图线,结合数学知识中的幂函数的图象特点得到结论.
解答:解:(1)A、橡皮筋的拉力是一个变力,我们无法用W=Fx进行计算,故A错误.
B、橡皮筋伸长量按倍数增加时,功并不简单地按倍数增加,变力功一时无法确切测算.因此我们要设法回避求变力做功的具体数值,可以用一根橡皮筋做功记为W,用两根橡皮筋做功记为2W,用三根橡皮筋做功记为3W…,从而回避了直接求功的困难,故B正确.
C、小车在橡皮条的拉力作用下先加速运动,当橡皮条恢复原长时,小车由于惯性继续前进,做匀速运动,此时橡皮筋不做功,故C错误.
D、橡皮筋的拉力是一个变力,我们无法用W=Fx进行计算,x变为原来的2倍,Fx比原来的两倍要大,故D错误.
(2)根据甲图,得到W=axn,式子中a为常系数,n为指数;当n=1时,图线为直线;当n<1时,图线向下弯曲;当n>1时,图线向上弯曲;甲图图线向上弯曲,故表达式W=avn中n为大于1的任意数值,而乙图中,W与v2成正比,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1)B,(2)A.
点评:本题关键①是要分析清楚小车的运动,小车先加速后匀速,小车的加速是因为橡皮筋的拉力的作用,拉力的功是变力做功,无法计算.②是写出甲乙图象的一般函数表达式,然后结合数学中的幂函数的知识进行分析讨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下面所列举的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中?你认为没有必要进行的或者操作不恰当的步骤是
 
(填字母代号)
A.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件
B.将电火花计时器接到学生电源的直流输出端上
C.用天平测量出重锤的质量
D.先放手让纸带和重物下落,再接通电源开关
E.在打出的纸带上,依据打点的先后顺序选取连续的A、B、C、D 四个合适的点,通过测量计算得出B、C 两点的速度为vB、vC,并则出B、C 两点间的距离为h
F.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看减少的重力势能mgh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
1
2
mvC2-
1
2
mvB2,从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精英家教网
(2)一位电工师傅为测量某电线厂生产的铜芯电线的电阻率,他截取了一段长为L 的电线,并用螺旋测微器测得其直径为D,用多用电表测其电阻发现阻值小于1Ω,为提高测量的精度,他从下列器材中挑选了一些元件,设计了一个电路,重新测量这段导线(图2中用Rx表示)的电阻.
A.电源E:电动势为3.0V,内阻不计
B.电压表V1:量程为0~3.0V,内阻约为2kΩ;
C.电压表V2:量程为0~15.0V,内阻约为6KΩ;
D.电流表A1:量程为0~0.6A,内阻约为1Ω;
E.电流表A2:量程为0~3.0A,内阻约为0.1Ω;
F.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Ω,额定电流2.0A
G.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1kΩ,额定电流1.0A
H.定值电阻R0.:阻值为3Ω
L.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
①设计合理的电路,在实物图(图2)中用笔画线替代导线连接元件.
②实验时电压表选
 
电流表选
 
滑动变阻器选
 
(只填代号).
③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示数为U,电流表示数为I,则该铜芯线材料的电阻率的表达式为ρ=
 
(1)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已知砂和砂捅的总质童为m,小车的质量为M,实验中用砂和秒桶总重力韵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
①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和M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
 

A.M=40g,m=10g、20g、30g、40g、50g
B.M=100g,m=10g、20g、30g、40g、50g
C.M=500g,m=10g、20g、30g、40g、50g
D.M=500g,m=30g、60g、90g、120g、150g
②本实验中应在释放小车
 
(选填“之前”或“之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图2所示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为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则
小车加速度a=
 
m/sZ.(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的a-F图象,可能是图3中的
 
图线. (选填“甲”、“乙”或“丙”)
精英家教网
(2)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
①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结果如图甲所示,其读数为
 
mm;
②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x,实验所用器材为:
电流表(内阻约0.1Ω)?
电压表(内阻约3kΩ)
电池组(电动势为3V,内阻约1Ω)
滑动变阻器R(0-20Ω,额定电流2A)
开关、导线若干
利用以上器材正确连接好电路,进行测量,记录数据如下:
次数 1 2 3 4 5 6 7
U/V 0.10 0.30 0.70 1.00 1.50 1.70 2.30
I/A 0.02 0.06 0.15 0.21 0.29 0.33 0.45
根据上表可以计算出Rx=
 
Ω,可推得测量Rx采用的电路是图
 
(选填“乙”或“丙”)
③本实验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有
 

A.螺旋测微器是非常精密的仪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不存在误差
B.由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引起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C.实验中通电时间不宜过长,是为了减少因温度变化而带来的误差
D.用U-I图象处理数据求金属丝电阻可以减小偶然误差.
精英家教网
(1)有同学利用如图1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TOA、TOB和TOC,回答下列问题:
a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
 

精英家教网
A.钩码的个数N1=N2=2,N3=4
B.钩码的个数N1=N3=3,N2=4
C.钩码的个数N1=N2=N3=4
D.钩码的个数N1=3,N2=4,N3=5
b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应该做好三个方面的记录:
 
 
 

(2)如图2所示装置,在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实验中,①充好电的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A与一静电计相接,极板B接地.若极板B稍向上移动一点,由观察到的静电计指针变化分析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变小结论的依据是
 

A.两极板间的电压不变,极板上的电量变大
B.两极板间的电压不变,极板上的电量变小
C.极板上的电量几乎不变,两极板间的电压变大
D.极板上的电量几乎不变,两极板间的电压变小
②如图3所示为电容式传感器构件的示意图,工作时动片(电极板A)沿平行于定片(电极板B)的方向发生一小段位移s,电容C便发生变化,通过测量电容C的变化情况就可以知道位移s.如果忽略极板的边缘效应,那么在图中,能正确反映电容C和位移s间函数关系的是
 
.(选填选项前面的字母)
精英家教网
(3)某同学在探究影响单摆振动周期的因素时,针对自己考虑到的几个可能影响周期的物理量设计了实验方案,并认真进行了实验操作,取得了实验数据.他经过分析后,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找到了在摆角较小的情况下影响单摆周期的一个物理量,并通过作图象找到了单摆周期与这个物理量的明确的数量关系.该同学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摆长L/m
周期T/s
最大摆角θ
摆球种类及质量m/g 
0.7000 0.7500 0.8000 0.8500 0.9000
钢球A
8.0
3.0 1.69 1.73 1.80 1.86 1.89
9.0 1.68 1.74 1.79 1.85 1.90
钢球B
16.0
3.0 1.68 1.74 1.79 1.85 1.90
9.0 1.69 1.73 1.80 1.85 1.89
铜球
20.0
3.0 1.68 1.74 1.80 1.85 1.90
9.0 1.68 1.74 1.79 1.85 1.90
铝球
6.0
3.0 1.68 1.74 1.80 1.85 1.90
9.0 1.69 1.74 1.80 1.86 1.91
①分析上面实验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在摆角较小的情况下影响单摆周期的这个物理量是:
 

②利用表中给出的数据,试在图4中坐标纸上画出T2与L的关系图线,该图线斜率k的表达式k=
 
,k的数值为k=
 
.利用图线斜率k表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g=
 
(用字母表示).

(18分)
(1)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验证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守恒。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AB两球的质量之比mAmB=3:1。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在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落点痕迹P,重复10次,得到10个落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的末端R处,让A球仍从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与B球碰撞,碰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10次。AB两球在记录纸上留下的落点痕迹如图2所示,其中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


①碰撞后A球的水平射程应取_____________cm。
②本实验巧妙地利用小球飞行的水平距离表示小球的水平速度。下面的实验条件中,可能不能使小球飞行的水平距离的大小表示为水平初速度大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使AB两小球的质量之比改变为5:1
B.升高小球初始释放点的位置
C.使AB两小球的直径之比改变为1:3
D.升高桌面的高度,即升高R点距地面的高度
③利用此次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计算碰撞前的总动量与碰撞后的总动量的比值为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某同学将铜片和锌片插入水果中制成一个“水果电池”,该同学利用下列所给器材测量水果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
A.电流表G1(内阻Rg=15Ω,满偏电流Ig=2mA)
B.电流表G2(量程20mA,内阻约2Ω)
C.滑动变阻器R1(0~1000Ω)
D.电阻箱R2 (0~9999.9Ω)
E.待测水果电池(电动势E约4V,内阻r约500Ω)
F.开关S,导线若干
①实验中用电流表G1改装成量程0~4V的电压表,需       (选填“串联”或“并联”)一个阻值为         Ω的电阻。
②该同学用电流表G2和改装成的电压表测量水果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电路图。请根据电路图,将图4中的实物连接成实验用的电路。


③接通开关,逐次调节滑动变阻器,读取电流表示数I和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U,记录了6组数据,并在图中标注出了几个与测量对应的坐标点,如图5所示。请你在图5上把已经描绘出的坐标点连成U-I图线。
④根据图5描绘出的图线可得出水果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V,内电阻r=_______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