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9.某同学利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2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①该实验所需器材有:物块、打点计时器(带导线)、纸带、复写纸、一端带有定滑轮的木板,重物,此外还需D(填字母代号)中的器材.
A.直流电源、天平及砝码 B.直流电源、刻度尺
C.交流电源、天平及砝码 D.交流电源、刻度尺
②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计数点2对应的速度大小为0.40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计数点1对应的速度大小为0.20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2.0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④若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忽然变大,则加速运动阶段加速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填“偏大”或“偏小”)
分析 由纸带两个点之间的时间相同,若位移逐渐增大,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若位移逐渐减小,则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某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解答 解:(1)实验时要测距离x和速度v,根据原理分析需要的实验器材,除列出的器材外,还要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低压交流电源,和测距离的刻度尺;
故选:D
(2)从纸带上的数据分析得知:在点计数点6之前,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增大,是加速运动,在计数点7之后,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减小,是减速运动,所以物块在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某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计数点2对应的速度大小为v2=$\frac{0.0501+0.03}{2×0.1}$=0.40m/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a=$\frac{0.09+0.0701-0.0501-0.03}{{(0.2)}^{2}}$=2.0m/s2.
所以计数点1对应的速度大小为v1=v2-aT=0.40-2×0.1=0.20m/s,
(4)若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忽然变大,时间的间隔小于0.02s,仍按0.02s计算则时间的实际值比测量值小,所以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小.
故答案为:
(1)D
(2)6;7;0.40;0.20
(3)2.0
(4)偏小
点评 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9.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A以一定的初速度v沿粗糙斜面上滑,物体A在上滑过程中受到的力正确的是( )
A. | 向上的冲力、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 | |
B. | 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 | |
C. | 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 | |
D. | 重力、对斜面的正压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 |
10.质量m=3kg的物体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0.2,原来静止,现同时施加两个水平力在物体上,其中F1=10N,方向向右;F2=15N,方向向左.取g=10N/kg,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有向右运动的趋势 | B. | 物体受到的合力大小为1N | ||
C. | 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5N | D. | 若撤去F2,物体依然静止 |
7.如图所示,一直流电动机与阻值9Ω的电阻串联接入电路,己知电源电动势E=20V,内阻r=1Ω,用理想电压表测出电动机两端电压为10V,已知电动机线圈内阻为1Ω,则( )
A. | 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l0A | B. | 电动机输入功率为100w | ||
C. | 电动机发热功率为1W | D. | 电动机的效率为80% |
14.下列关于摩擦力、摩擦因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两个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与两物体间的正压力成反比 | |
B. | 运动的物体也可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 |
C. | 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一定时刻都与物体运动方向平行 | |
D. | 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这是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重要原因 | |
B. | 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 |
C. | 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定律 | |
D. |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速度大的物体惯性一定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