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9分每小题3分)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图为实验装置示意图。
(1)除图中所示仪器外,还需要下列哪些仪器? ( )
A. 天平 B.秒表 C.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 D.弹簧测力计 E.低压交流电源 F.低压直流电源
(2)为了保证实验条件和减小误差,以下哪些措施是必要的? ( )
A.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后,需要重做平衡摩擦力的工作
B.将木板的一端垫高,使小车不受拉力时恰能在木板上做匀速运动
C.尽量使沙与沙桶的总质量比小车质量小得多
D.同一条件下多打几条纸带
(3)某学生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一端垫得过低,使得倾角偏小。他所得到的a-F关系可用图中哪条图线表示?(图中a是小车的加速度,F是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答:
(1)(ACE) (2)( BCD) (3) 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测量需要,需要知道砝码的重量,所以要填平,打点计时器要工作需要低压交流电源,为了测量加速度还需要刻度尺,ACE。为了减少误差,需要满足小车质量远远大于沙桶及沙的质量,并要尽量减少摩擦力,为了让加速度更准确,需要多打一些纸袋,所以BCD。由于摩擦力没有平衡完毕,所以不会过坐标原点,即为D。
考点:验证加速度和力、质量之间的关系的实验细节
点评:此类题型考察了验证本实验中的一些细节。对实验的处理,例如摩擦力如何平衡,图像如何处理等
(每小题3分,共9分)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关系”的实验中:
(1)某同学分别选用四种材料不同、直径相同的实心球做实验,各组实验的测量数据如下,若要计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应选用第 组实验数据
组 别 | 摆球材料 | 摆长L/m | 最大摆角 | 全振动次数N |
A | 铜 | 0.40 | 150 | 20 |
B | 铁 | 1.00 | 50 | 50 |
C | 铝 | 0.40 | 150 | 10 |
D | 木 | 1.00 | 50 | 50 |
(2)甲同学准确无误地完成实验,作出了T2—L图象为OM,乙同学也进行了与甲同学同样的实验,但实验后他发现测量摆长时忘了加上摆球的半径,则该同学作出的T2—L图象为图中的
A.虚线①,不平行实线OM B.虚线②,平行实线OM
C.虚线③,平行实线OM D.虚线④,不平行实线OM
(3)在利用本实验测重力加速度过程中,若测得的g 值偏小,则可能的原因是以下各项中的 。
A.将振动次数N误记为(N+1); B.由于阻力使振幅逐渐变小
C.单摆小球振动时,形成了圆锥摆; D.未加小球半径,而将摆线长作为摆长
(每小题3分,共9分)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关系”的实验中:
(1)某同学分别选用四种材料不同、直径相同的实心球做实验,各组实验的测量数据如下,若要计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应选用第 组实验数据
组 别 | 摆球材料 | 摆长L/m | 最大摆角 | 全振动次数N |
A | 铜 | 0.40 | 150 | 20 |
B | 铁 | 1.00 | 50 | 50 |
C | 铝 | 0.40 | 150 | 10 |
D | 木 | 1.00 | 50 | 50 |
A.虚线①,不平行实线OM B.虚线②,平行实线OM
C.虚线③,平行实线OM D.虚线④,不平行实线OM
(3)在利用本实验测重力加速度过程中,若测得的g 值偏小,则可能的原因是以下各项中的 。
A.将振动次数N误记为(N+1); B.由于阻力使振幅逐渐变小
C.单摆小球振动时,形成了圆锥摆; D.未加小球半径,而将摆线长作为摆长
(每小题3分,共9分)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关系”的实验中:
(1)某同学分别选用四种材料不同、直径相同的实心球做实验,各组实验的测量数据如下,若要计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应选用第 组实验数据
组 别 |
摆球材料 |
摆长L/m |
最大摆角 |
全振动次数N |
A |
铜 |
0.40 |
150 |
20 |
B |
铁 |
1.00 |
50 |
50 |
C |
铝 |
0.40 |
150 |
10 |
D |
木 |
1.00 |
50 |
50 |
(2)甲同学准确无误地完成实验,作出了T2—L图象为OM,乙同学也进行了与甲同学同样的实验,但实验后他发现测量摆长时忘了加上摆球的半径,则该同学作出的T2—L图象为图中的
A.虚线①,不平行实线OM B.虚线②,平行实线OM
C.虚线③,平行实线OM D.虚线④,不平行实线OM
(3)在利用本实验测重力加速度过程中,若测得的g 值偏小,则可能的原因是以下各项中的 。
A.将振动次数N误记为(N+1); B.由于阻力使振幅逐渐变小
C.单摆小球振动时,形成了圆锥摆; D.未加小球半径,而将摆线长作为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