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在实验室里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一般采用如图所示装置:
(1)为了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必须调整斜槽使
(2)若入射小球质量为m1,半径为r1;被碰小球质量为m2,
半径为r2,则 m1
(3)入射球每次从
(4)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则由图可以判断出P是
(5)找小球落地点时,一定要重复多次,找出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其方法是
(6)用题中的字母写出体现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1)为了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必须调整斜槽使
其末端切线水平
其末端切线水平
.(2)若入射小球质量为m1,半径为r1;被碰小球质量为m2,
半径为r2,则 m1
>
>
m2,r1=
=
r2 (填“>”,“<”或“=”)(3)入射球每次从
同一个
同一个
滚下;(4)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则由图可以判断出P是
碰前入射
碰前入射
小球落地点,M是碰后入射
碰后入射
小球的落地点.(5)找小球落地点时,一定要重复多次,找出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其方法是
用圆规画一尽可能小的圆,将所有落点圈进,其圆心代表平均落点
用圆规画一尽可能小的圆,将所有落点圈进,其圆心代表平均落点
_.(6)用题中的字母写出体现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m1?OP=m1?OM+m2?ON
m1?OP=m1?OM+m2?ON
.分析:(1)为了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必须调整斜槽使其末端切线水平;
(2)为了保证碰撞前后使入射小球的速度方向不变,故必须使入射小球的质量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为了使两球发生正碰,两小球的半径相同;
(3)为了保证入砰小球的速度每一次都相等,小球每次都要从同一个位置滚下;
(4)碰撞前小球的速度最大,所以距离最远的P为碰前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碰后的入射小球在被碰小球的后面,所以速度最小,所以最近的M为碰后入射小球的位置,中间的N为碰后被碰小球的位置
(5)找小球落地点时,一定要重复多次,找出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其方法是用圆规画一尽可能小的圆,将所有落点圈进,其圆心代表平均落点.
(6)两球做平抛运动,由于高度相等,则平抛的时间相等,水平位移与初速度成正比,把平抛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小球的水平位移可替代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将需要验证的关系速度用水平位移替代.根据表达式确定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2)为了保证碰撞前后使入射小球的速度方向不变,故必须使入射小球的质量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为了使两球发生正碰,两小球的半径相同;
(3)为了保证入砰小球的速度每一次都相等,小球每次都要从同一个位置滚下;
(4)碰撞前小球的速度最大,所以距离最远的P为碰前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碰后的入射小球在被碰小球的后面,所以速度最小,所以最近的M为碰后入射小球的位置,中间的N为碰后被碰小球的位置
(5)找小球落地点时,一定要重复多次,找出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其方法是用圆规画一尽可能小的圆,将所有落点圈进,其圆心代表平均落点.
(6)两球做平抛运动,由于高度相等,则平抛的时间相等,水平位移与初速度成正比,把平抛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小球的水平位移可替代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将需要验证的关系速度用水平位移替代.根据表达式确定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解答:解:(1)为了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即小球离开槽口时的速度的方向沿水平方向,必须调整斜槽使其末端切线水平;
(2)在小球碰撞过程中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定律故有m1v0=m1v1+m2v2
在碰撞过程中动能守恒故有
m1
=
m1
+
m2
解得v1=
v0
要碰后入射小球的速度v1>0,即m1-m2>0,
m1>m2,
为了使两球发生正碰,两小球的半径相同,r1=r2
(3)为了保证入砰小球的速度每一次都相等,小球每次都要从同一个位置滚下;
(4)碰撞前小球的速度最大,所以距离最远的P为碰前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碰后的入射小球在被碰小球的后面,所以速度最小,所以最近的M为碰后入射小球的位置,中间的N为碰后被碰小球的位置.
(5)找小球落地点时,一定要重复多次,找出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其方法是用圆规画一尽可能小的圆,将所有落点圈进,其圆心代表平均落点.
(6)碰撞前入射小球的速度v0=
碰撞后入射小球的速度v1=
碰撞后被碰小球的速度v2=
若m1v0=m2v2+m1v1则表明通过该实验验证了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带入数据得:m1OP=m1OM+m2ON
故答案为:(1)其末端切线水平.
(2)>;=
(3)同一位置
(4)碰前入射;碰后入射
(5)用圆规画一尽可能小的圆,将所有落点圈进,其圆心代表平均落点.
(6)m1?OP=m1?OM+m2?ON
(2)在小球碰撞过程中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定律故有m1v0=m1v1+m2v2
在碰撞过程中动能守恒故有
1 |
2 |
v | 2 0 |
1 |
2 |
v | 2 1 |
1 |
2 |
v | 2 2 |
解得v1=
m1-m2 |
m1+m2 |
要碰后入射小球的速度v1>0,即m1-m2>0,
m1>m2,
为了使两球发生正碰,两小球的半径相同,r1=r2
(3)为了保证入砰小球的速度每一次都相等,小球每次都要从同一个位置滚下;
(4)碰撞前小球的速度最大,所以距离最远的P为碰前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碰后的入射小球在被碰小球的后面,所以速度最小,所以最近的M为碰后入射小球的位置,中间的N为碰后被碰小球的位置.
(5)找小球落地点时,一定要重复多次,找出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其方法是用圆规画一尽可能小的圆,将所有落点圈进,其圆心代表平均落点.
(6)碰撞前入射小球的速度v0=
OP | ||||
|
碰撞后入射小球的速度v1=
OM | ||||
|
碰撞后被碰小球的速度v2=
ON | ||||
|
若m1v0=m2v2+m1v1则表明通过该实验验证了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带入数据得:m1OP=m1OM+m2ON
故答案为:(1)其末端切线水平.
(2)>;=
(3)同一位置
(4)碰前入射;碰后入射
(5)用圆规画一尽可能小的圆,将所有落点圈进,其圆心代表平均落点.
(6)m1?OP=m1?OM+m2?ON
点评:本题是运用等效思维方法,平抛时间相等,用水平位移代替初速度,这样将不便验证的方程变成容易验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