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0.
A. | b、c两点电势φb>φc | B. | a、b两点的电场强度Eb>Ea | ||
C. | 粒子带正电 | D. | 粒子从a到c过程中动能一直减少 |
分析 沿电场线是方向电势逐渐降低;
电场线的疏密反映电场的强弱;
根据带电粒子运动轨迹判定电场力方向,然后根据电场力方向和场强方向判断电性;
根据电场力做功判断电势能的变化,由能量关系判断动能变化.
解答 解:A、沿电场线是方向电势逐渐降低,所以有φb<φc,故A错误;
B、b处的电场线较密,a处的电场线较疏,所以有Eb>Ea,故B正确;
C、由粒子的运动轨迹弯曲方向可知,带电粒子受电场力的方向大致向下方,与电场强度方向相反,故粒子带负电,故C错误;
D、从a到c过程中,根据电场力和运动方向可以判断,电场力先做负功再做正功,电势能先增加再减小,动能先减小再增加,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解决这类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问题的关键是根据轨迹判断出电场力方向,利用电场中有关规律求解;明确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和动能间的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0.一交流电流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 | 用电流表测该电流其示数为10 A | |
B. | 该交流电流的频率为100 Hz | |
C. | 该交流电流通过10Ω电阻时,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为1 000 W | |
D. | 该交流电流即时值表达式为i=10$\sqrt{2}$sin628t A |
7.
如图所示,用轻绳OA、OB将质量为m的物体悬挂在O点处达到平衡,已知绳OB水平,绳OA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使A点向左移动,同时缩短绳OA的长度,保持点O的位置不变,在此过程中,关于绳OA、OB所受的拉力TA、TB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TA和TB都逐渐减小 | B. | TA逐渐增大,TB逐渐减小 | ||
C. | TA和TB都逐渐增大 | D. | TA逐渐减小,TB逐渐增大 |
5.某电场的电场线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 | |
B. | c点的电场强度和d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 |
C. | 负试探电荷在b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b点电场方向相同 | |
D. | 正试探电荷自c点静止释放,在只受电场力的情况下将从c点沿电场线运动到d点 |
15.
①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
A.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B.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应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且处于平衡状态
C.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
D.用不同种类的弹簧,分别测出几组拉力与伸长量,可得出拉力与伸长量之比相等
②一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时,将不同的钩码分别挂在竖直悬挂弹簧的下端,钩码重量与相应的弹簧总长度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在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所受弹力F与弹簧总长L之间的关系图线;
③由实验图线可得到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50N/m.

A.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B.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应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且处于平衡状态
C.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
D.用不同种类的弹簧,分别测出几组拉力与伸长量,可得出拉力与伸长量之比相等
②一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时,将不同的钩码分别挂在竖直悬挂弹簧的下端,钩码重量与相应的弹簧总长度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在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所受弹力F与弹簧总长L之间的关系图线;
钩码重量 F/N | 0 | 3 | 6 | 9 | 12 |
弹簧总长 L/cm | 5.0 | 6.2 | 7.4 | 8.6 | 9.8 |
2.
如图为“测量弹簧劲度系数”的实验装置图,弹簧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装有指针及挂钩,指针恰好指向一把竖直立起的毫米刻度尺.现在测得在挂钩上挂上一定数量钩码时指针在刻度尺上的读数如下表:
已知所有钩码的质量可认为相同且,当地重力加速度=9.8 m/s2
(1)请根据以上数据写出一种计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的方法(不要求计算劲度系数的具体值)多组计算取平均值或者利用图象方法.
(2)考虑到在没有挂钩码时弹簧自身有重量,测量的劲度系数与真实值相比较没有影响(填“偏大”、“偏小”或“没有影响”).

已知所有钩码的质量可认为相同且,当地重力加速度=9.8 m/s2
钩码数n | 0 | 1 | 2 | 3 | 4 | 5 |
刻度尺读数xn(cm) | 2.62 | 4.17 | 5.70 | 7.22 | 8.84 | 10.43 |
(2)考虑到在没有挂钩码时弹簧自身有重量,测量的劲度系数与真实值相比较没有影响(填“偏大”、“偏小”或“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