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作为种群密度
B.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答案】D
【解析】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因此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作为种群密度,A项正确;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而不宜用样方法,B项正确;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C项正确;在自然界中,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此种群密度不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项错误。
【题目】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玉米叶肉细胞中有CO2“泵”,使其能在较低的CO2浓度下进行光合作用,水稻没有这种机制.如图显示了在相同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不同植物在不同胞间CO2浓度下的光合速率.各曲线代表的植物情况见表,其中人工植物B数据尚无.
曲线 | 植物 | 酶反应相关酶的来源 | 叶肉细胞的来源 |
① | 玉米 | 玉米 | 玉米 |
② | 水稻 | 水稻 | 水稻 |
③ | 人工植物A | 玉米 | 水稻 |
④ | 人工植物B | 水稻 | 玉米 |
(1)CO2可参与水稻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过程,此过程发生的场所是 .
(2)在胞间CO2浓度0~50时,玉米的光合速率升高,此变化除吸收利用的CO2迅速上升以外,还与有关.
(3)在胞间CO2浓度200~300之间,水稻的光合速率逐渐上升而玉米的不再变化的原因是 .
(4)根据曲线①、②、③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推测,表4中人工植物B在不同胞间CO2浓度下的光合速率(曲线④)最可能是( )
(5)根据表及相关信息,图中曲线②和曲线③所示光合速率的差异可说明 .
(6)现代工业使得大气中CO2的浓度不断提高,这一环境变化趋势更有利于( )
A.水稻生长,因为超过一定的胞间CO2浓度后玉米的酶活性不再增加
B.水稻生长,因为在较低胞间CO2浓度范围内水稻的酶活性较高
C.玉米生长,因为它们的光合效率极高
D.玉米生长,因为它们拥有CO2泵.
【题目】如图是科家对果蝇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序结果,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朱红眼与深红眼两个基因是否为等位基因? , 理由 . 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 该染色体上的基因中能否全部表达? , 原因是 .
(2)小麦的有芒与无芒为一对相对性状,抗病与感病为一对相对性状.用纯种的有芒感病小麦与纯种的无芒抗病小麦进行杂交得到F1 , F1自交,后代表现型及个体数目如表所示:
表现型 | 有芒抗病 | 无芒抗病 | 有芒感病 | 无芒感病 |
个体数目 | 426 | 1260 | 143 | 419 |
①F1自交结果出现了现象,据此可判断两对相对性状中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若将F1与表现型为有芒感病的小麦杂交,则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应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