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塞罕坝地区在辽、金时期被称为千里松林,而在清朝时期施行“开围放垦”政策,致使该地区退化为高原荒丘。从1962年开始,经过三代人的努力该地区又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画的世界、林的海洋”,而且成为著名的旅游景区。回答下列问题:

1)清朝时期“开围放垦”政策的实施使“千里松林”变成了“高原荒丘”,该过程群落发生了________演替。该演替会导致塞罕坝地区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理由是_____________

2)塞罕坝林区建设,筑起了一道牢固的绿色屏障,有效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南侵。该现象体现出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价值,而塞罕坝地区成为著名的旅游景区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3)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其中塞罕坝地区成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属于__________

【答案】次生 相对于“千里松林”,“高原荒丘”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间接 直接 就地保护

【解析】

1.群落演替的类型: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越低,反之亦然。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强,草地破坏后能恢复,而森林恢复很困难。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它的恢复力稳定就弱。

3.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

1)根据题意和以上分析可知,塞罕坝由林海变为荒原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在演替过程中,相对于千里松林高原荒丘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因此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2)塞罕坝林区建设,筑起了一道牢固的绿色屏障,有效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南侵,抵抗了北方的风沙体现了生态方面的作用,属于间接价值。而塞罕坝地区成为著名的旅游景区体现了生物多样的直接价值。

3)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其中塞罕坝地区成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属于就地保护。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