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科研人员对一种气孔发育不良的拟南芥突变体进行研究,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l)光照强度为750μmolm-2s-1时,野生型拟南芥每秒固定CO2的量是___μmolm-2.。

2)据图可知,气孔发育不良会影响拟南芥的 __________填“光合作用”“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3)弱光下,野生型和突变体的光合作用强度无显著差异,原因是__________

4)据图可知,光照强度为250-1250μmolm-2s-1时,限制突变体光合作用强度的自身因素可能是_________,环境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

【答案】15 光合作用 弱光下,光合作用光反应强度较弱,产生的ATP[H]少,限制了暗反应的速率,植物对CO2的需求量小,故气孔发育不良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无影响 气孔发育不良 光照强度

【解析】

分析题图:野生型与突变体在光饱和点之前曲线重合,说明在P点之前两者无明显变化,在P点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野生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比突变型更多,净光合速率更大。

1)在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图中光照强度为0点对应的纵坐标表示植物有氧呼吸速率,图中野生型和突变体的有氧呼吸速率为5μmolm-2s-1,光照强度为750μmolm-2s-1时,野生型拟南芥净光合速率为10μmolm-2s-1,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即野生型拟南芥每秒固定二氧化碳的量是10+5=15μmolm-2s-1

2)据图可知,气孔发育不良会影响拟南芥的光合作用,但不会影响呼吸作用。

3)弱光下,由于光照强度较弱,使得光合作用光反应强度较弱,产生的ATP[H]少,限制了暗反应的速率,植物对CO2的需求量小,所需二氧化碳浓度较低,故气孔发育不良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无影响。

4)在光照强度为250~1250μmolm-2s-1时,突变型和野生型净光合速率发生差异,此时限制突变体光合作用强度的自身因素最可能是气孔发育不良,二氧化碳吸收量不足,导致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外界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效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在细胞免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识别MHC呈递的抗原,并与之结合,使靶细胞裂解,已知T淋巴细胞只能识别自身MHC呈递的抗原,而不能识别其它MHC呈递的抗原,也不对自身MHC发生作用,请设计实验验证该结论,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提示:CTL可以使被感染的细胞全部裂解,导致51Cr释放出来,使上清液有大量放射性)。

实验材料:被同位素51Cr标记不同遗传背景的两个品系的老鼠甲和乙腹腔中的单核巨噬细胞(作为CTL的靶细胞),LCMV病毒,被51Cr标记的LCMV病毒感染的甲、乙品系鼠的单核巨噬细胞(作为CTL的靶细胞),小鼠品系甲、乙,普通细胞培养液,培养皿若干,放射性检测仪等。

(一)实验思路:

①将LCMV病毒注射到老鼠甲体内,获得发生免疫的老鼠,无菌操作取老鼠的脾脏,并分离出CTL

②取培养皿若干,随机均分3组,加入定量且适量的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分组:

1:等量的CTL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量的CTL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

3:等量的CTL细胞+等量的同位素51Cr标记甲鼠的单核巨噬细胞

④将3组培养皿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上清液的放射性

⑤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以柱形图的形式来表示实验结果,(已知组2中上清液有少量的放射性)

__________________

(二)回答下面问题:

①完成思路②上的空格

②组2中上清液有少量的放射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CMV病毒感染老鼠后,能发生的免疫应答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

CTL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靶细胞的裂解属于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细胞感知氧气的分子机制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威廉·凯林、彼得·拉特克利夫以及格雷格·塞门扎三位科学家,他们的贡献在于阐明了人类和大多数动物细胞在分子水平上感知、适应不同氧气环境的基本原理,揭示了其中重要的信号机制。

人体缺氧时,会有超过300种基因被激活,或者加快红细胞生成、或者促进血管增生,从而加快氧气输送——这就是细胞的缺氧保护机制。科学家在研究地中海贫血症的过程中发现了“缺氧诱导因子”(HIF)。HIF由两种不同的DNA结合蛋白(HIF-laARNT)组成,其中对氧气敏感的是HIF-la,而ARNT稳定表达且不受氧调节,即HIF-la是机体感受氧气含量变化的关键。

当细胞处于正常氧条件时,在脯氨酰羟化酶的参与下,氧原子与HIF-la脯氨酸中的氢原子结合形成羟基。羟基化的HIF-la能与VHL蛋白结合,致使HIF-la被蛋白酶体降解。在缺氧的情况下,HIF-la羟基化不能发生,导致HIF-la无法被VHL蛋白识别,从而不被降解而在细胞内积聚,并进入细胞核与ARNT形成转录因子,激活缺氧调控基因。这一基因能进一步激活300多种基因的表达,促进氧气的供给与传输。

HIF控制着人体和大多数动物细胞对氧气变化的复杂又精确的反应,三位科学家一步步揭示了生物氧气感知通路。这不仅在基础科学上有其价值,还有望为某些疾病的治疗带来创新性的疗法。比如干扰HIF-la的降解能促进红细胞的生成治疗贫血,同时还可能促进新血管生成,治疗循环不良等。

请回答问题:

1)下列人体细胞生命活动中,受氧气含量直接影响的是___

A.细胞吸水 B.细胞分裂 C.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D.兴奋的传导

2 HIF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人体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HIF的含量_______,这是因为____

3)细胞感知氧气的机制如下图所示。

①图中AC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HL基因突变的患者常伴有多发性肿瘤,并发现肿瘤内有异常增生的血管。由此推测,多发性肿瘤患者体内HIF-Ia的含量比正常人__________

③抑制VHL基因突变的患者的肿瘤生长,可以采取的治疗思路有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