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薄荷可产生蚜虫报警信息素EβF用于驱散蚜虫并吸引蚜虫的天敌。天然农作物小麦不能产生EβF,但可以通过基因工程制备含EβF合成酶基因的转基因抗蚜麦。

1)提取薄荷细胞中的EβF相关RNA来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属于__________

2)研究者利用4种限制酶分别酶切目的基因(左图)和质粒(右图),各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用^表示)如图所示,将酶切后的产物连接,与质粒切点处相连接的是目的基因的切点__________(填序号),与质粒切点处相连接的是目的基因的切点__________(填序号)。

3)将重组质粒导入小麦幼胚细胞,然后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培育繁殖,其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

4)下列可作为转基因抗蚜麦筛选指标的有__________

A.叶片上蚜虫数量

B.蚜虫在叶片上停留的时间

C.叶片上蚜虫天敌的数量

D.蚜虫的死亡率

5)下列不属于转基因抗蚜麦推广种植后引发的安全性问题的是__________

A.影响生物多样性

B.目的基因向其他生物扩散

C.减少杀虫剂对环境的破坏

D.改变现有生态结构

【答案】人工化学合成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ABC C

【解析】

1、分析题图:限制酶①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与限制酶③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相同,而限制酶②与限制酶④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相同。

2、紧扣题干信息“薄荷可产生蚜虫报警信息素EBF用于驱散蚜虫并吸引蚜虫的天敌”答题。

3、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1)通过RNA逆转录形成DNA从而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属于人工化学合成。

2)根据图中四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可知,限制酶①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与限制酶③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相同,而限制酶②与限制酶④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相同,因此将酶切后的产物连接,与质粒切点③处相连接的是目的基因的切点①,与质粒切点④处相连接的是目的基因的切点②。

3)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4)根据题干信息“薄荷可产生蚜虫报警信息素EBF用于驱散蚜虫并吸引蚜虫的天敌”可知,叶片上蚜虫数量、蚜虫在叶片上停留的时间、叶片上蚜虫天敌的数量可作为转基因抗蚜麦筛选指标,而蚜虫的死亡率不可作为转基因抗蚜麦筛选指标。故选ABC

5A、转基因植物竞争能力强,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因此可能影响生物多样性,A正确;

B、转基因植物上的目的基因向其他生物扩散,导致基因污染,B正确;

C、薄荷可产生蚜虫报警信息素EBF用于驱散蚜虫并吸引蚜虫的天敌,这样可以减少杀虫剂对环境的破坏,这是转基因植物的优点,C错误;

D、转基因植物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进而改变现有生态结构,D正确。

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