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1I侧为细胞膜内侧,Ⅱ侧为细胞膜外侧

B. 静息电位的形成与图1中的B密切相关

C. 2C物质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释放出来

D. 2CD结合后,F处膜外电位可能为正电位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示:图1A为蛋白质,B为磷脂双分子层,根据Ⅰ侧有糖蛋白,确定Ⅰ侧为膜外,Ⅱ侧为膜内;图2中根据突触小泡位置可确定E为突触前膜、C为神经递质、D为受体、F为突触后膜,神经递质被释放出来的方式是胞吐,该过程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A. 由图可知,图1中Ⅰ侧有糖蛋白,为细胞膜的外侧,Ⅱ侧为细胞膜内侧,A错误;

B. 钾离子外流是静息电位形成的基础,方式是协助扩散,应与图1中的A有关,B错误;

C. 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释放方式为胞吐,C错误;

D.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如果是抑制效应,则F处膜外电位为正电位,D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研究人员从血管内皮瘤中发现了一种新的血管增生抑制剂——内皮抑素,它能有效地抑制 血管增生,他们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内皮抑素基因转移到了酵母菌中使之表达并分泌,图 EcoRⅠ、BamHⅠ、PstⅠ三种限制酶在质粒和含内皮抑素基因的外源 DNA 片段上的切 割位点,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信息,该基因工程技术的目的基因_____,为与质粒 DNA重组,目的基因和质粒 DNA 均应用限制酶_____切割。

2)下列关于质粒运载体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A.使用质粒运载体是为了避免目的基因被分解

B.质粒运载体只能在与目的基因重组后进入细胞

C.质粒运载体可能是从细菌或者病毒的 DNA 改造的

D.质粒运载体的复制和表达也遵循中心法则

E.质粒运载体只有把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 DNA 中才能表达 F.没有限制酶就无法使用质粒运载体

3)若内皮抑素是一种酶,制备的合理工艺步骤应为_____(选择正确的序号并排序)

过滤沉淀破碎干燥提纯

4)固定化酶是从 20 世纪 60 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东北农业大学科研人员 利用双重固定法,即采用戊二醛作交联剂(使酶相互连接),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 酯酶,研究固定化酶的性质,并对其最佳固定条件进行了探究。图显示的是部分研究结 (注: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

从甲图所示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乙图曲线表明浓度为_____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当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酶活 力较低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