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图1为小型景观鱼池生态循环净化系统.生态净化系统内引入芦苇等多种水生植物以及螺蛳、草鱼、鳙鱼等物种,以达到对污水的协同净化效果,它是集生态工程、废水处理、园艺美观于一体的新型高级生态工程系统.
(1)生态净化系统中的所有生物构成 , 其中螺蛳、草鱼、鳙鱼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此系统内有植物芦苇和菖蒲等挺水植物、浮萍等浮水植物、水面下还有沉水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 . 调查芦苇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法.
(2)科研人员利用上述生态净化系统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实验期间鱼池每天投饵三次,定量测定该生态净化系统的COD值和NO3﹣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COD即化学需氧量,值越高说明有机物含量越高)
①上述实验结果说明,该生态净化系统对去除效果较好.COD值的变化是由于该系统成分中的能把流入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②实验后期的鱼池中出现藻类水华现象,流经生态净化系统后,流出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有 .
【答案】
(1)生物群落;消费者;垂直结构;样方
(2)有机物;分解者;被消费者捕食、与其他植物竞争光照和营养等
【解析】解:(1)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螺蛳、草鱼、鳙鱼属于消费者.此系统内有植物芦苇和菖蒲等挺水植物、浮萍等浮水植物、水面下还有沉水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2)①图中曲线表明该生态净化系统对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好.COD值的变化是由于该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能把流入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②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有被消费者捕食、与其他植物竞争光照和营养等.
所以答案是:(1)生物群落 消费者 垂直结构 样方(2)①有机物 分解者②被消费者捕食、与其他植物竞争光照和营养等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题目】科研人员以红松为实验材料研究紫外线UV﹣B对植物生理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如下实验:取3年龄红松幼苗随机分为4组,每组60株,在自然光照的基础上,人工增加不同辐射强度(kjm﹣2d﹣1)的UV﹣B处理,40天后随机选取植株顶端已完全展开且生长状况和叶龄及叶位一致的针叶,测定各项生理指标,结果如图.
UV﹣B处理 | 总叶绿素含量 | H2O2含量 | 过氧化氢酶活性(Ug﹣1(FW)min﹣1) |
A组 | 2.307 | 114.05 | 4.89 |
B组 | 2.207 | 130.79 | 4.79 |
C组 | 2.185 | 143.43 | 3.50 |
D组 | 2.168 | 149.09 | 3.22 |
(1)UV﹣B能够(促进/抑制)红松幼苗的光合作用.原因是UV﹣B使幼苗中叶绿素含量 , 导致光反应中合成不足,进而限制过程,最终影响红松幼苗的光合作用.
(2)H2O2是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对生物膜系统有伤害作用.分析表可知,UV﹣B能够 , 进而破坏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影响红松幼苗的光合作用.
(3)NO是植物体内的一种信号分子,对植物的抗逆性有明显作用.有人利用SNP(可随细胞代谢稳定产生NO)溶液,研究NO是否能够抵抗UV﹣B对红松幼苗生物膜系统的破坏作用,研究思路如下:至少要设置组实验、最终要通过检测等指标,才能判断NO是否能够抵抗UV﹣B对红松幼苗生物膜系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