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玉米为二倍体植物,为获得多倍体玉米植株,采用以下技术路线。回答下列问题:

1)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这两种方法对图中发芽的种子进行诱导处理均可获得幼苗Ⅱ,这些诱导方法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发挥作用的,此过程形成多倍体细胞_________(填“有”、“没有”)经历完整的细胞周期。

2)筛选鉴定多倍体时,剪取幼苗根尖固定后,经相关处理制片后观察_____________部位的细胞。若装片中的细胞均多层重叠,原因是操作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幼苗Ⅰ中根尖细胞制作有丝分裂装片,观察绘制出如下处于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两幅模式图(图中标号1代表囊泡,2代表细胞壁,3代表纺锤丝)。

图甲、乙中的1是在分裂_____________期聚集成一个细胞板的; 若用秋水仙素抑制结构3的形成,则图甲细胞中的着丝粒_____________(填“能”、“不能”)正常分裂;图乙所示细胞正在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填“细胞质”、“细胞核”)分裂。

【答案】 没有 分生区 解离不充分(或压片不充分) 细胞质

【解析】

据图分析,图中幼苗I是玉米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为二倍体幼苗;幼苗II是诱导萌发的玉米种子产生的,包括二倍体幼苗和四倍体幼苗;幼苗III是结果筛选获得的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幼苗,即四倍体幼苗。

(1)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可以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由于细胞没有完成分裂过程,因此其没有经过完整的细胞周期。

(2)筛选鉴定多倍体需要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因此取分裂旺盛的部位分生区的细胞进行观察;若装片中的细胞均多层重叠,可能是因为解离不充分或压片不充分导致的。

(3)图中1是囊泡,是在有丝分裂末期形成的,会聚集成一个细胞板,向周围扩展形成子细胞的细胞壁;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不能牵引染色体运动,但是不影响着丝粒的分裂;图乙细胞核已经分开,正在进行细胞质的分裂。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科研人员研究E基因和F基因对拟南芥主根生长的影响。

(1)拟南芥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模式生物,2000年底已经完成全部基因测序,基因测序需要构建拟南芥的______文库,理由是 ________

(2)利用T-DNA转化拟南芥,PCR筛选E基因突变隐性纯合子(甲),原理及结果如图1.

据图分析,植株____________分别为野生型纯合子和E基因突变隐性纯合子。

(3)同样用上述方法筛选出F基因突变隐性纯合子(乙)。将甲和乙杂交,F1的表现型为 _____ (填“野生型”或“突变型”)。F1自交,若F2中突变型的比例约为1/2,说明E基因和F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F2中出现少量双突变体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科研人员利用三种拟南芥研究F基因与主根生长的关系,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推测F基因____

(5)将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和F基因融合,构建表达载体,获得转基因拟南芥,荧光鉴定结果如图3,该结果不足以确定F蛋白位于细胞膜上。继续用高浓度蔗糖溶液处理液泡较小的转基因成熟荧光细胞,使其发生____,若观察到________ ,可证明F蛋白在细胞膜上。同时还需要补充一组__________作为对照。

(6)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可研究细胞内蛋白质之间是否相互作用。将黄色荧光蛋白基因(YFP)分为2段(YFPN与YFPC),分别与已知抗原基因和该抗原的抗体基因融合构建表达载体,将两种载体同时导入拟南芥细胞,在515nm激发光下可发出黄色荧光。

①转基因拟南芥细胞能发出黄色荧光的原因是:_________会使YFPN与YFPC蛋白相互靠近。

②研究者推测E蛋白和F蛋白在细胞内形成二聚体后发挥作用。为验证该假设,请参照上述技术写出实验组的设计思路: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