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        B.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

C.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        D.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

实验材料

取样

处理

分组

培养液

供氧情况

 

适宜浓度

酵母菌液

50 mL

 

破碎细胞

(细胞不完整)

25 mL

75 mL

无氧

25 mL

75 mL

遇氧

50 mL

未处理

25 mL

75 mL

无氧

25 mL

75 mL

通氧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甲乙两组的细胞不完整,所以在甲乙组中,所有的酶的数量都是有限的,而丙丁组的是活细胞,能够不断产生相关的酶。所以不论是那种类型的呼吸也不论是呼吸作用的哪一阶段,8~10小时后甲乙组都只能消耗培养液中的一部分葡萄糖,而丙丁组则有可能将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消耗殆尽。 因此,同样进行无氧呼吸的甲丙两组均会产生CO2(所以A错误);甲组消耗的葡萄糖一定少于丙组,所以丙产生的酒精会多于甲(所以B错误);乙丁组都进行有氧呼吸,但丁消耗的葡萄糖一定多于乙,所以丁的耗氧量也一定大于乙(所以D正确)。 C项,输入的能量就是进入有氧呼吸阶段的葡萄糖所藏的能量,最后得到的应该是这些葡萄糖最终实际释放出来的能量。因为有氧呼吸要分三个阶段,因此一分子葡萄糖要想完全通过这三个阶段就要分别受到三个阶段的酶的控制。对于丁组,被细胞摄入的葡萄糖可以认为都被变成了CO2和水;而乙组就不一定了可能会有许多丙酮酸无法进入第二阶段……还有很多情况,只要乙丁都能将摄入的葡萄糖完全分解,他们的能量转化率就相同,可是,虽然我们不排除有都被完全分解的可能性,但C选项这样说就肯定有问题了。并不用考虑酵母菌繁殖的问题,在计算有关能量效率的问题时,一般与数量都没什么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及实验能力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7分)随着技术的发展,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日益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实践,如在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工艺中(如下图),玉米秸秆的预处理、水解过程中就应用了固定化纤维素酶,使玉米秸秆转化为发酵所需的葡萄糖。

某工厂技术人员拟在糠液发酵生成酒精的流程中使用固定化酵母菌。

(1)玉米秸秆的预处理、水解过程一般不用固定化细胞技术,原因是                    

(2)固定化酵母细胞过程中,氯化钙的作用是                  ,若配制的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低,会导致                  

(3)技术人员在试验中,将活化的鲜酵母换成相当量的酵母菌凝胶珠(质量优良),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结果发现,酒精生产时间延长,产量降低。技术人员分析后认为,由于固定化细胞在存在状态上与游离的细胞不同,其最适pH可能发生了变化。某同学进行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最适pH是否改变的实验探究,实验设计思路如下。

实验步骤:

实验用具:烧杯、右图装置若干套、活化的鲜酵母液、同种酵母菌制成的凝胶珠、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液、配制好的pH分别为4、5、6、7、8的缓冲液。

①取右图装置5套,加入等量的葡萄糖液,编号A、B、C、D、E;

②调节各锥形瓶中葡萄糖液pH分别为4、5、6、7、8;

③各锥形瓶加入等量的酵母菌凝胶珠;

④放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各瓶红色液滴移动距离。

上述设计的实验步骤存在着两处明显的问题,请指出并改正:

                                                                                   

                                                                                    

                                                                                   

按改正后的实验步骤,设计实验结果记录表。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