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2008年,在重庆武隆某地下洞穴的水体中发现了一种数量少、眼睛退化的“盲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B.种群密度是限制盲鱼种群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
C.洞内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将提高盲鱼种群的值
D.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潜在使用价值
【答案】C
【解析】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是由于黑暗环境的诱导,黑暗的环境起了选择作用,故A错误;影响种群密度的生态是多方面的,包括非生物因素中的光、温度、水等,以及生物因素中种内斗争和互助、种间的互利共生、竞争、寄生、捕食等,在不同地域和时间影响种群数量的关键因素是不同的,故B错误;种群数量的K值取决于种群生存环境,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对鱼类的生存有利,故C正确;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是指其生态价值,作为科研材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故D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某科学兴趣小组偶然发现一突变雄性植株,其突变性状是其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假设突变性状和野生状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为了进一步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让该株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数量,如表所示.
性别 | 野生性状 | 突变性状 | 突变性状/(野生性状+突变性状) |
雄株 | M1 | M2 | Q= |
雌株 | N1 | N2 | P= |
下列有关实验结果和结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Q和P值分别为1、0
B.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0、1
C.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1、1
D.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