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图甲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图乙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图丙表示燕麦胚芽鞘。

(1)图甲中10-10mol/L和10-8mol/L的生长素浓度分别表示根和芽生长的____________。c 点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对芽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图甲中表示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图乙中a侧生长素浓度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侧,这是由于_______引起的,b侧生长素对茎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探究在单侧光照射下,图丙中的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是发生在A段还是发生在B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实验材料及用具:燕麦胚芽鞘,一侧开孔的硬纸盒,薄云母片,光源等。

②实验过程:给以右侧单侧光照射,将云母片插入在下图所示的位置,一段时间后观察a、b、c三组燕麦胚芽鞘的生长状况,请预期结果与结论:

Ⅰ:如果a直立生长、b弯向光源生长、c弯向光源生长,则________

Ⅱ:如果a_______生长、b_________生长、c__________生长,则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B段而不是A段。

【答案】 最适宜浓度 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促进 两重性 大于 重力 促进生长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B段 弯向光源 直立 弯向光源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及作用原理,要求考生识记生长素的作用,能结合曲线图,明确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及不同不同生长素浓度的效应;正确判断图乙中不同点的生长素浓度的大小;理解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的横向运输特点以及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并能根据题意完成实验分析。

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分析甲图:图甲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生长素促进根、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分析乙图:由于受到重力因素的影响,a点的生长素浓度高于b点,c点的生长素浓度高于d点。

(1)据图甲可知,10-10mol/L10-8mol/L分别是对根和芽促进作用最强的生长素浓度,所以分别表示根和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c点正好是生长素对根作用的曲线与横轴的交点,表示该点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而该点对芽的促进作用较强;图甲中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根或芽)的作用结果表明:浓度较低时表现为促进作用,在浓度较高时则表现为抑制作用,由此可推知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

(2)图乙中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导致图中a侧生长素浓度大于b侧,而且据图可知,根发生了向地弯曲生长的现象,说明b侧生长素对茎生长可起促进作用

(3)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在单侧光照射下,图丙中的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是发生在A段还是发生在B段,由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于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发生横向运输导致生长素分别不均匀引起的,根据图中a、b、c三组的处理情况可推知,Ⅰ:如果a直立生长、b弯向光源生长、c弯向光源生长,则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B段。

Ⅱ:如果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B段而不是A段,则a组胚芽鞘内生长素能在B段发生横向运输,使a弯向光源生长;b组由于阻断B段,导致胚芽鞘内生长素不能在B段发生横向运输,使b直立生长;c组作为空白对照,胚芽鞘内生长素能发生横向运输,使c弯向光源生长。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甲分析,人体调节免疫功能的信号分子有 . 研究表明:焦虑、紧张等导致T细胞活性下降,使机体不能有效地消灭病毒和癌变的细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另一方面,T细胞活性下降还会导致的分泌量减少,影响B细胞增殖分化.
(2)图乙中,FasL蛋白又称死亡因子,其基因只在效应T细胞内表达:Fas蛋白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其基因可在各种细胞内表达.精神因素引起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的原因之一是:效应T细胞中基因表达受到影响,从而降低了其对靶细胞的识别和结合能力.HIV使人体丧失几乎全部免疫力的原因之一是:感染T细胞时,表明其突破了第道防线,在被HIV感染的T细胞中基因表达增强,使该T细胞成为相应效应T细脑攻击的耙细胞.
(3)图丙是免疫受神经调节的一个突触,当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时,膜两侧离子移动的情况是 , 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4)为研究钙离子对兴奋产生及传导与传递的影响,做了两个实验: ①当兴奋传递到突触小体时,先出现钙离子内流,利用荧光标记膜蛋白可观察到定向移动,释放神经递质:
②将与钙离子结合的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同时电刺激突触前神经元,若膜电位没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 , 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需的.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