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①一⑥表示减数分裂过程的几个步骤:①形成四个子细胞②同源染色体分离③染色体交叉互换④染色体复制⑤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⑥联会.对以上步骤正确的排声是(  )
A.⑥④②③⑤①B.④③②⑤⑥①C.④②⑥⑤③①D.④⑥③②⑤①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 解:减数分裂过程为:(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④染色体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⑥联会形成四分体,可能会发生③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②同源染色体分离,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⑤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①形成生殖细胞.
故选:D.

点评 本题着重考查了减数分裂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9.图1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

(1)用样方法调查该草原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宜选择双子叶(填“单子叶”或“双子叶”)草本植物.火灾后的草原“春风吹又生”,属于次生演替,是因为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2)图1中的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的自我调节能力基础是负反馈调节.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frac{1}{4}$调整到$\frac{3}{4}$,则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每增加1kg,人比原来增重4.5kg(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
(3)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某植物茎顶端2.5cm
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图2).实验分为A、B、C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后测量茎芽长度见图3.
①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其前体物质是必需氨基酸中的色氨酸;赤霉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有未成熟的(未成熟的/成熟的/萌发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②本实验中,试管用滤膜封口是为了在不影响空气通过的情况下,起到防治污染作用.用激素处理时应将IAA加在茎芽尖端(填“培养液中”或“茎芽尖端”).
③从图3中C组数据可知,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IAA单独处理的60倍.
16.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可导致宫颈癌发生.科研人员将HPV外壳L1蛋白基因制备成基因疫苗,如图1.

(1)重组质粒含真核生物的启动子、终止子和原核生物的标记基因、复制原点等,其中,启动子的作用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驱动基因转录过程..
(2)该基因疫苗注射入小鼠体内后,持续表达出L1蛋白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根据免疫学知识,注射疫苗后,只有诱发出机体的细胞免疫,才能有效清除癌细胞.
(3)为研究该基因疫苗的保护作用,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过程:
①将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小鼠随机均分为三组,1组注射用PBS缓冲液配制的基因疫苗100μL,2组注射100μLPBS缓冲液配制的不含L1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作为对照,3组注射100μLPBS缓冲液作为空白对照.
②给上述三组小鼠皮下注射C3细胞(含有HPV基因的癌细胞),观察、记录小鼠成瘤情况(如图2).
实验结果:
组别各组平均瘤重(g)
10.192
20.347
30.916
据实验结果分析,尽管各组小鼠都可成瘤,但实验组小鼠平均瘤重较小,成瘤小鼠百分率较低,成瘤时间较晚,说明该基因疫苗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4)若欲检验该基因疫苗是否有治疗作用,对小鼠进行的处理最恰当的是c.
a.先注射HPV病毒,一段时间后注射该基因疫苗
b.先注射该基因疫苗,一段时间后再注射HPV病毒
c.先注射C3细胞,一段时间后注射该基因疫苗
d.先注射该基因疫苗,一段时间后再注射C3细胞
(5)请简述如何实现一种基因疫苗可预防多种疾病:将多个抗原基因插入同一个质粒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