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科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请分析回答问题:
(1)在“流动镶嵌模型”中,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________________的分布使生物膜的结构表现出不对称性。
(2)用荧光抗体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图所示。此实验结果直接证明了细胞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较好地解释细胞膜结构上的流动性。
(3)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时发现,其外膜包含很多称作“孔道蛋白”的整合蛋白,可允许某些离子和小分子顺浓度梯度通过,物质的这种跨膜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
(4)下图为胰岛β细胞结构模式图(局部)。胰岛β细胞通过基因控制合成并分泌胰岛素,参与此过程的所有具膜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序号表示)。胰岛素以胞吐方式分泌出胰岛β细胞后,作用于靶细胞,促进了靶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实现降低血糖的作用。
【答案】脂双层(磷脂双分子层) 蛋白质 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协助扩散 ①③④⑤⑥ 吸收、利用和转化葡萄糖(对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
【解析】
分析图1可知,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分析图2可知,胰岛素为分泌蛋白,其合成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其中①是细胞核,②是核糖体,③是内质网,④是高尔基体,⑤是线粒体,⑥是细胞膜。
(1)流动镶嵌模型的结构特点是:磷脂双分子层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具有流动性;蛋白质镶嵌、覆盖或贯穿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也具有流动性。由于蛋白质分子在脂双分子层的分布不均匀,使生物膜的结构表现出不对称性。
(2)细胞开始融合时,人和鼠细胞的表面抗原各自只分布于各自的细胞表面。但在融合之后,两种抗原平均地分布在融合细胞的表面。由此可知,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较好地解释细胞膜结构上的流动性。
(3)由题意可知,某些离子和小分子可顺浓度梯度通过整合蛋白进出细胞,因此为协助扩散。
(4)在细胞核中,以DNA上的胰岛素基因的其中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合成多肽链。多肽链在内质网中进行初步加工,然后内质网膜出芽形成分泌小泡,包裹着胰岛素运输到高尔基体。经过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在高尔基体中进一步加工为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膜出芽形成分泌小泡,包裹着胰岛素运输到细胞膜,以胞吐方式分泌出胰岛β细胞。线粒体为胰岛素的合成和运输提供能量。因此,参与此过程具有生物膜的细胞结构有细胞核(①)、内质网(③)、高尔基体(④)、线粒体(⑤)、细胞膜(⑥)。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促进了靶细胞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从而实现降低血糖的作用。
【题目】如图甲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乙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雪兔和狼之间存在明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需要植物的能量是________kJ。
(3)图乙中A、C分别代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表表示图乙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
同化总量/106 J | 储存能量/106 J | 呼吸消耗/106 J | |
A | 900 | 200 | 700 |
B | 100 | 15 | 85 |
C | 15 | 2 | 13 |
D | 18 | 60 | 12 |
分析上表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J),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从能量输入和输出来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