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观赏植物的花有红、蓝、白三种颜色,花色由液泡膜上膜蛋白A(由α和β两条肽链组成)和膜蛋白B(由两条T肽链组成)表达。其中基因A和B分别控制膜蛋白A和膜蛋白B的合成,且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图表示两类膜蛋白分子在液泡膜上的分布,请回答以下问题:
⑴该膜蛋白合成的场所是 ;A 蛋白由131个氨基酸组成,则A蛋白形成过程中共产生 分子的水。
⑵其中基因A和B共同控制花色遗传,这两对基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原因是 。
⑶假设花色与两对蛋白质的关系如下:
蛋白质 | A、B同时存在 | 只有A或者B | 没有A、B任何一个 |
花色 | 红花 | 蓝花 | 白花 |
若将两种基因型不同的开蓝花的纯合植株进行杂交,F1的基因型是 ,表现型为 。再让F1个体自交,F2表现型及比例为 。
⑷已知一开蓝花的植株,花色由A控制,现要确定其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则应选择开白花的植株与之杂交。
请预测实验结果与结论① ;
② 。
【答案】
(1)核糖体 129
(2)遵循, 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独立遗传,互不干扰)
(3)AaBb 红花 红花:蓝花:白花=9:6:1
(4)①若出现白花后代,该植株为杂合子;②若只出现蓝花后代,则该植株很可能为纯合子。
【解析】
(1)蛋白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膜蛋白也不例外,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氨基酸先脱水缩合形成多肽,脱水的数目=氨基酸的个数-肽链的条数,A 蛋白由131个氨基酸组成,有α、β两条肽链,所以脱去的水分子数=131-2=129.
(2)由题干知:基因A和B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染色体上,独立遗传,互不干扰,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3)根据题意:
①先写出对应表现型的基因型,红花为A_B_,蓝花为A_bb或aaB_,白花为aabb;
②两种基因型不同的开蓝花的纯合植株为AAbb、aaBB,进行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Bb,表现型为红花,让F1个体AaBb自交,用分离定律拆分,Aa自交产生后代3/ 4 A_:1/ 4 aa,Bb自交产生后代3/ 4 B_:1/ 4 bb,所以F2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A_B_3 /4 ×3/ 4 =9/ 16 ,蓝花A_bb3/ 4 ×1/ 4 +aaB_1 /4 ×3 /4 =3/ 8 ,白花aabb1 /4 ×1 /4 =1/ 16 .
(4)开蓝花的植株,花色由A控制,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与白花aabb杂交后.
①若蓝花植株基因型Aabb,则会出现性状分离,后代既有aabb的白花也有Aabb的蓝花.
②若蓝花植株基因型AAbb,则只出现蓝花Aabb的后代.
【题目】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的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B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B和Bb的效应不同).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组合 | A_Bb | A_bb | A_BB或aa__ |
植物花颜色 | 粉色 | 红色 | 白色 |
(1)纯合白花植株和纯合红花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代植株花色全为粉色.请写出可能出现这种结果的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
(2)为探究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研究小组选用基因型为AaBb的粉色花植株进行自交实验.
①实验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存在三种类型,请你补充画出下表中其他两种类型(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
类型编号 甲 乙 丙
基因分布位置
②实验方法:粉色植株自交.
③实验步骤:
第一步:该粉色植株自交.
第二步: .
④实验可能的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及相应的结论:
a.若子代植株的花色及比例为 ,则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甲类型);
b.若子代植株的花色及比例为粉色:白色=1:1,则 (符合乙类型);
c.若子代植株的花色及比例为 ,则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丙类型).
【题目】某科学兴趣小组偶然发现一突变雄性植株,其突变性状是其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假设突变性状和野生状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为了进一步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让该株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数量,如表所示.
性别 | 野生性状 | 突变性状 | 突变性状/(野生性状+突变性状) |
雄株 | M1 | M2 | Q= |
雌株 | N1 | N2 | P= |
下列有关实验结果和结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Q和P值分别为1、0
B.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0、1
C.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1、1
D.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