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关于下列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高等植物并非所有细胞均存在上述五种结构

B.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都需要①②③⑤的参与

C.观察活细胞中的④不需染色,观察②常用甲基绿染色

D.①③的膜成分在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能发生转化

【答案】C

【解析】

A、分析图示可知:①为高尔基体、②为线粒体、③为内质网、④为叶绿体、⑤为核糖体高等植物并非所有细胞均存在上述五种结构,如根部细胞没有④叶绿体,A正确;
B、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都需要①高尔基体、②线粒体、③内质网、⑤核糖体的参与,B正确;
C、观察活细胞中的④叶绿体不需染色,其本身是绿色,观察②线粒体常用健那绿染色,C错误;
D、①高尔基体和③内质网的膜成分在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通过囊泡结构能发生转化,D正确。

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EMS诱发水稻D11基因突变,选育出一种纯合矮秆水稻突变植株(甲)。将该矮秆水稻与正常水稻杂交,F2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植株:矮秆植株 3:1。D11基因的作用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BR与BR受体结合后,可促进水稻细胞伸长,这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功能。

(2)EMS诱发D11基因发生____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突变,从而_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CYP724B1酶的合成,水稻植株内BR含量______________,导致产生矮秆性状。

(3)研究发现,EMS也会诱发D61基因发生突变使BR受体合成受阻。由此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特点。

(4)科研人员利用EMS又选育出若干株纯合矮秆水稻突变植株(乙)。现将甲、乙水稻植株杂交,以判断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仅由D11基因突变引起的),还是仅由D61基因发生显性或隐性突变引起的(其他情况不考虑)。

①若杂交子代皆表现为正常植株,则表明乙水稻矮秆性状是由D61基因发生____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突变引起的。

②若杂交子代出现矮秆植株,尚不能确定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请进一步设计操作较简便的实验方案,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方案:杂交子代矮秆植株苗期喷施BR,分析统计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植株全为______________植株,则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若植株全为______________植株,则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是仅由D61基因发生显性突变引起的。

【题目】某湖泊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也是一个浅水型城市富营养化湖泊。科研人员利用沉水植物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工程。

(1)该湖泊可以通过____________抵御和消除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2)下图1是湖泊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若甲和丙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_

(3)科研人员用菹草、苦草两种沉水植物在湖泊不同处理区域进行实验,并测量水体中的总氮

(TN)、总磷(TP)、叶绿素a含量等指标,实验结果如图2、图3所示:

图2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样中的叶绿素a含量可以代表浮游藻类的多少,由图3可知,沉水植物可以_________ “水华”的爆发。

(4)细菌的丰富度变化可以作为评判生态修复效果的重要指标。科研人员提取不同处理区水体细菌的16s-rDNA(约1.5Kb左右,能体现不同菌属之间的差异)进行PCR,电泳结果如下图4所示:

湖泊生态系统中,大部分细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成分。据图4结果分析可知,种植菹草和苦草可以较好实现生态修复,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生物被引入该湖泊后,其种群基因型频率变化如下:

基因型

引入前,原地

引入后5年,本地

引入后8年,本地

AA

51%

60%

78%

aa

11%

10%

6%

通过对该物种引入前后种群基因频率的比较,该物种在引入前后是否发生进化?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