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为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6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5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3)DNA的空间结构是规则的_____________结构。

(4)若8代表的脱氧核苷酸链中(A+T)/(C+G)为36%,则(A+T)/(C+G)在整个DNA分子的比值为___________。(A+T)/(C+G)的比值越______(大/小),DNA的热稳定性越高。

【答案】碱基对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脱氧核糖 氢键 双螺旋 36%

【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DNA分子结构模式图,其中1为磷酸,2为脱氧核糖,34为含氮碱基,5为脱氧核苷酸,6为碱基对,7为氢键,8为脱氧核苷酸链。

1)通过分析可知,6的名称是碱基对,5的名称是脱氧核苷酸。

2)通过分析可知,2的名称是脱氧核糖,7的名称是氢键。

3DNA的空间结构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4)任意一条单链DNA中(A+T/(C+G)等于双链DNA中(A+T/(C+G)的比例,故脱氧核苷酸单链中(A+T/(C+G)36%,则(A+T/(C+G)在整个DNA分子的比值为36%。在DNA分子稳定性的比较中,GC碱基对的比例越高,氢键越多,DNA分子稳定性越高,故(A+T/(C+G)的比值越小,DNA的热稳定性越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科学家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推测,最终从细胞学角度理清了配子的产生方式及过程,请分析回答问题。

11883年,贝尔登观察到马蛔虫的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为4条,而卵细胞与精子中的染色体数则都为2条。根据细胞中遗传物质含量,推测______

21900年,冯·温尼沃尔特解剖出生1天、1.5天、2……28天雌性小兔的卵巢,观察比较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的动态。发现刚出生的小兔细胞分裂图像为A,出生两天的细胞分裂图像为AB,而出生四天的是ABC……,由此推测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图像出现的顺序是______

31901年,Montgomery观察到某物种有14条染色体,减数分裂中全部染色体都会出现两两配对现象。他推测配对应该发生在父本与母本染色体之间,而不是父(母)本染色体自身配对,理由是______。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就是现在所说的______染色体。

41913年,Carother发现笨蝗细胞中有一对常染色体大小不等,而雄蝗虫的性染色体(X 染色体)仅一条,减数分裂时这条X染色体只能待在一极。Carother 统计了300多个后期的细胞,发现X染色体与那对大小相异的同源染色体的组合,比例接近______,这说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后随机移向某一极,非同源染色体之间______

5)研究发现,在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偶尔会出现不对称交换(如图),推测这种交换会造成______变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