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1936年,人们将环颈雉引入美国的一个岛屿,其后五年期间环颈雉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这五年期间,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B.在这五年期间,环颈雉适应当地环境且缺乏天敌,种群的λ值均大于1
C.自引入到该岛屿开始,环颈雉种群内部就出现了种内斗争现象
D.引入环颈雉可使该岛屿的生物多样性增加,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D
【解析】
1、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
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模型假设: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假定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亲代),而且每代的增长率(λ)都保持不变,且世代间不重叠,该种群后代中第t代的数量为Nt。
(2)建立模型:Nt=N0λt
(3)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连续增长(没有最大值);增长率不变。
A、出生(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在这五年期间,种群数量由25增长到1380,所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A正确;
B、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环颈雉新引入到该岛屿,适应当地环境且缺乏天敌,在这五年期间,每年的种群数量都比前一年多,所以λ值均大于1,B正确;
C、种群内部的斗争现象一直存在,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会越来越激烈,C正确;
D、由于环颈雉属于外来入侵物种,竞争力强,本地物种往往被其取代,导致其他的本地物种消失,引起生物多样性的下降,降低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错误。
故选D。
【题目】某同学于黑暗中在某植物的A、D、F处涂抹等量的14C-IAA溶液,以实验初始时14C-IAA溶液的放射性强度为100%,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B、C、E处的相对放射性强度,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B | C | E |
0 | 0 | 0 | 0 |
12 | 1.6 | 0 | 6.8 |
24 | 1.9 | 0.2 | 15.8 |
36 | 2.3 | 0.5 | 16.9 |
A.该实验证明生长素可进行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
B.黑暗条件可以排除光照对生长素运输的影响
C.B、E对照说明生长素非极性运输的速率明显快于极性运输的速率
D.随着能量供应增多、时间延长,B、C、E处的14C-IAA将持续增多
【题目】某线性DNA分子含有5000个碱基对(bp),先用限制酶a切割,再把得到的产物用限制酶b切割,得到的DNA片段大小如下表。限制酶a和b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酶切割产物(bp) | b酶再次切割产物(bp) |
2100;1400;1000;500 | 1900;200;800;600;1000;500 |
A. a酶与b酶切断的化学键相同
B. a酶与b酶切出的黏性末端能相互连接
C. a酶与b酶切割该DNA分子位点分别有3个和5个
D. 限制酶将一个DNA分子片段切成两个片段需消耗两个水分子
【题目】某种雌雄异株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叶型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受位于性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研究人员用纯合的宽叶和窄叶雌雄植株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其中F1自由交配得F2,结果如下:
亲本 | F1 | F2 | |
实验一 | 宽叶(♂)×窄叶(♀) | 全为宽叶 | 宽叶(♀)∶窄叶(♀)∶宽叶(♂)=1∶1∶2 |
实验二 | 宽叶(♀)×窄叶(♂) | 全为宽叶 | 宽叶(♀)∶窄叶(♂)∶宽叶(♂)=2∶1∶1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植物的宽叶和窄叶属于显性性状的是_________。该植物叶型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
(2)如图所示,X、Y染色体存在同源区段I和非同源区段Ⅱ-1、Ⅱ-2。从表中实验结果
①基因A、a不会位于Ⅱ-1,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基因A、a不会位于Ⅱ-2,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植物种群中宽叶雄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若需确定实验一F2中某宽叶雄株的基因型,需要将该宽叶雄株与________进行杂交。让杂交组合二的F2雌雄个体随机传粉,理论上子代窄叶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