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伊丽莎白·布莱克波恩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端粒(如图一)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科学家们发现,在新细胞中,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次,当端粒不能再缩短时,细胞就弗法继续分裂而衰老死亡。
(1)大约90%的癌细胞都有着不断增长的端粒且端粒酶的活性很强。由此可推测端粒酶能           (促进/抑制)端粒形成,在衰老的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    
(2)若图一染色体上某位置为B基因,则另一条染色单体上与之相对的基因为____,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它与B基因的分离发生在       时期。
(3)基因和染色体是怎样的关系?对此萨顿和摩尔根运用      法进行了研究,其中萨顿提出了假说:____。
(4)为了研究某一种病的遗传方式,应该在           中进行调查。若某致病基因位于图一染色体上,其家族系谱图如图二。根据系谱图能否判断该染色体为何染色体?      ,理由            
(5)若色盲基因位于图一染色体上,且在色盲基因相邻位置还有另一遗传病(甲病)基因(A或a),该病在某家族中的遗传系谱如图二。Ⅲ2若与一正常男性结婚,连续生两个得甲病的小孩机率为____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因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的三位学者。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如图1染色体两端所示),其DNA末端含有由简单的串联重复序列(如下右图中的-TTAGGG-)组成的单链突出段,它们能防止不同染色体末端发生错误融合。它们在细胞分裂时不能被完全复制,因而随分裂次数的增加而缩短,除非有端粒酶的存在。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其RNA含有与端粒DNA重复序列互补的一个片段(如图2中的-AAUCCC-),是合成端粒DNA的模板;其蛋白质催化端粒DNA的合成,催化的一种机制如下图。研究表明:如果细胞中不存在端粒酶的活性,染色体将随每次分裂而变得越来越短,而且由于细胞的后代因必需基因的丢失,最终死亡。培养中少数变得长生不老的癌细胞表现出有活性的端粒酶和稳定长度的端粒。

          图1

             图2

染色体末端发生错误融合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结果使染色体上基因的                 发生改变。

图中“聚合”过程需要          种脱氧核苷酸。端粒酶中,蛋白质成分的功能类似于              (酶)。

正常体细胞中不存在端粒酶的活性,你认为新复制出的DNA与亲代DNA完全相同吗?                                 。体外培养正常成纤维细胞,细胞中的端粒长度与细胞增殖能力呈                            关系。

从材料分析可知,正常体细胞不断走向衰老的生理原因是                 

依据“端粒学说”,请提出一种可以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                     

                                      

科学家发现精子中的端粒长度与受试者的年龄无关。这是因为精子细胞中        。应用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成果有望            ,增强人类身体健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