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血液中的脂质主要以脂蛋白的形式运输。左图为人体血浆经超速离心后呈现的脂蛋白分层现象。右图表示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LDL)经细胞膜上受体识别后被细胞胞吞吸收以及LDL进入细胞后的部分代谢过程。LDL既可以运往靶器官,也可以进入肝细胞而被清除。

(1)左图中能代表LDL的编号是_________

(2)右图中,LDL进入细胞与溶酶体融合后经一系列水解酶作用产生的小分子物质A是_______

(3)右图细胞中的胆固醇可进一步转变为物质X,X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①肾上腺素 ②肾上腺皮质激素 ③胆汁酸 ④维生素D ⑤尿素 ⑥性激素

(4)某人患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该病是由细胞吸收血脂障碍引起。据右图分析,患者细胞吸收LDL障碍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血液中LDL偏高会引起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积在动脉血管壁上,这种病变对人体会产生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

(5)为预防高脂血症,某人在日常饮食中不吃含胆固醇的食物,这种饮食结构是否影响身体健康?请阐述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

【答案】 氨基酸 ②③④⑥ 细胞膜上缺乏LDL受体 会引起血管管腔狭窄组织器官供血不足,血压升高 对健康影响较小,因为人体细胞能自行合成体内大部分的胆固醇。若没有食物来源的补充,体内胆固醇的来源和去路可能会失衡,使体内胆固醇含量偏低,从而影响生物膜、某些激素等的合成,影响人体生长发育等

【解析】

据图分析,血管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与细胞膜表面的LDL受体结合,形成囊泡被胞吞进入细胞。该囊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囊泡包裹着LDL受体返回细胞膜表面,继续与LDL结合;另一部分囊泡与溶酶体结合,LDL被水解成胆固醇、磷脂和脂肪酸等脂质、A,则A是氨基酸;胆固醇可以转化为X,则X为性激素、维生素D等。

1)高密度脂蛋白的密度最大,低密度脂蛋白其次,密度越大,越在离心管的底部,因此图1中能代表LDL的编号是③。

2)低密度脂蛋白的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甘油三酯、胆固醇和磷脂,根据图2LDL进入细胞与溶酶体融合后经一系列水解酶作用产生的物质可知,小分子物质A是蛋白质水解产生的氨基酸。

3)图示细胞中的胆固醇可进一步转变为物质XX可能是②肾上腺皮质激素、③胆汁酸、④维生素D、⑥性激素,而①肾上腺素是由酪氨酸转化而来,⑤尿素是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

4)据图分析可知,患者细胞吸收LDL障碍的可能原因是细胞膜上缺乏LDL受体。 血液中LDL偏高会引起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积在动脉血管壁上,这种病变会引起血管管腔狭窄组织器官供血不足,血压升高。

5)根据题意分析,为预防高脂血症,某人在日常饮食中不吃含胆固醇的食物,这种饮食结构对健康影响并不大,因为人体细胞能自行合成体内大部分的胆固醇有影响;但若没有食物来源的补充,体内胆固醇的来源和去路可能会失衡,使体内胆固醇含量偏低,从而影响生物膜、某些激素等的合成,影响人体生长发育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回答下列(一)、(二)两小题。

(一)请回答泡菜腌制、泡菜汁中嗜盐微生物分离实验以及亚硝酸盐测定的有关问题。

(1)泡制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离计数嗜盐微生物所用的接种工具是_____________。根据培养基的用途,分离实验选用___________。判断该培养基是否起了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组是____________

A.未接种的该培养基 B.未接种的LB培养基

C.接种了的LB培养基 D.接种了的该培养基

(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时,对25g样品进行适当处理后定容至500mL,取10 mL样品溶液显色后,用光程为1cm的________在550nm处测定光密度值,测得样品的光密度值(吸光度)为0.13(如图所示),则泡菜中亚硝酸钠的含量为______________mg/kg。

(二)甲图是正常人血糖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图,乙图是胰岛素作用机理模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正常人的血糖含量稳定在_________mg/100mL之间。饭前(AB段)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时胰岛___细胞活动增强并分泌相应激素,通过调节靶细胞的相应活动,使血糖升高。

(2)饭后2小时(BC段),血糖含量大幅度上升,此时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促使其靶细胞______葡萄糖,并抑制_________和肝糖元的分解;当胰岛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时,具体的效应是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过滤液即原尿中葡萄糖的重吸收。

(3)乙图中贮存葡萄糖转运蛋白的的囊泡是由___(填细胞器名称)产生的,根据乙图分析,下列现象不会导致糖尿病的是_______

A.胰岛素缺乏 B.胰岛素受体缺陷

C.葡萄糖转运蛋白无法合成 D.酶发生磷酸化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