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1、回答下列有关小麦杂交育种的问题

假设小麦高产与低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基因型AA为高产,Aa为中产,aa为低产,抗锈病与不抗锈病受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B、b表示),只要有一个B基因就表现为抗病,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有高产不抗锈病与低产抗锈病两个纯种品系杂交产生F1,F1自交得F2

⑴F2中能稳定遗传的高产抗锈病个体的基因型为                       ,占F2中该性状个体的比例为            ,在下图中画出F2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例的柱形图。

⑵选出F2中抗锈病品系自交得到F3中基因型BB:Bb:bb=                   

⑶在上述小麦品种的选育过程中,在实验田里发现了一株小麦出现的新性状,经初步研究证明导致这一新性状的出现是由于在受精卵时期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进一步探究这一新性状出现的原因,写出实验的思路和可能出现的实现现象和结论。

实验思路:                                           

实验结果预测和分析:

A:                                                        

B:                                       

⑴AABB(2分)   1/3 (2分)

如图所示(3分)

⑵3:2:1(2分)

⑶①选取该变异小麦和正常小麦的根尖,分别制作成装片,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并相互对比(3分)

A:若变异小麦的染色体数目或结构与正常小麦有差异,则该新性状出现的原因可能为染色体变异(2分)

B:若变异小麦的染色体数目或结构与正常小麦相同,则该新性状出现的原因可能为基因突变。(2分)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相关变异知识的实验设计。对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般是把每对性状分开来计算然后再相乘或相加即可得结果。作为第一对性状中的产量问题是相当于不完全显性,从F1双杂合子开始自交,则能稳定遗传的高产抗病基因型为AABB,占高产抗病性状中的比例为1/16÷(1/4×3/4)= 1/3;F2中抗锈病个体品系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BB和2/3Bb,自交后代中,BB为1/3+2/3×1/4=1/2,Bb 为2/3×2/4=1/3,bb个体为2/3×1/4=1/6,所以三者比例为3:2:1。对于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变异,一般在光学显微镜下,只能看到染色体变异,而基因突变一般是观察不到的,而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改变一般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这时细胞的形态数目清晰可辨。通常采用是根尖分生区细胞来作为实验材料,要对正常小麦和新性状的小麦细胞中的染色体进行比较才能确定其是否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如发生则可以观察到,如没有发生则观察不到,而为基因突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李振声院士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就是实现了小麦同偃麦草的远远缘杂交,培育出了多个小偃麦品种。请回答下列有关小麦遗传育种的问题:

(1)如果小偃麦早熟(A)对晚熟(a)是显性,抗干热(B)对不抗干热(b)是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在研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以某亲本与双隐性纯合子杂交,F1代性状分离比为1:1,请写出此亲本可能的基因型:                        

(2)如果决定小偃麦抗寒与不抗寒的一对基因在叶绿体DNA上,若以抗寒晚熟与不抗寒早熟的纯合亲本杂交,要得到抗寒早熟个体,需要表现型          的个体作母本,该纯合的抗寒早熟个体最早出现在        代。

(3)小偃麦有蓝粒品种。如果有一蓝粒小偃麦变异株,籽粒变为白粒,经检查,体细胞缺少一对染色体,这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       变异。如果将这一变异小偃麦同正常小偃麦杂交,得到的F1代自交,请分别分析F2代中出现染色体数目正常与不正常个体的原因:

                                                                             

(4)除小偃麦外,我国也实现了普通小麦与黑麦的远缘杂交。

①普通小麦(六倍体)配子中的染色体数为21,配子形成时处于减数第二分裂后期的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         

②黑麦配子中的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分别为7和1,则黑麦属于     倍体植物;

③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F1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为     ,由此F1代可进一步育成小黑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