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1)第1组处理说明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膜外比膜内电位____75 mV(填“高”或“低”)。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 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主要原因是____。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Ⅱ、Ⅲ、Ⅳ组推断,河豚 毒素对神经兴奋的____(填“传导”、“传递”或“传导和传递”)起抑制作用。
(3)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 ___,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
【答案】 低 兴奋在突触中是以神经递质(化学信号)传递的,速度较慢 传导和传递 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表中是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获得的结果,其中实验Ⅰ是对照组,与其相比,使用河豚毒素后,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降低的效果越明显。
(1)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即膜外比膜内电位低。由于兴奋传到突触前膜需要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才可以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并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所以兴奋在突触处会出现“延迟”现象。
(2)若河豚毒素对于图中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既对受体无影响,则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可能是神经递质数量减少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起抑制作用。
(3)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起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
【题目】请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分析回答:
Ⅰ.科研人员为探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 处理方式 | 检测结果 |
实验组 | 用肺癌细胞抗原处理M细胞后,分离出M细胞与胸腺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再分离出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 部分淋巴细胞能杀伤肺癌细胞 |
对照组 | 肺癌细胞与胸腺淋巴细胞混合培养 | 淋巴细胞均不能杀伤肺癌细胞 |
(1)实验中对实验材料小鼠的要求是同(一品)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M细胞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细胞。对该实验进行相关分析,可获得的结论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项)
Ⅱ.如图所示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变化曲线。
(3)请简要分析艾滋病的发病机理及患者的直接死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课题小组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实验开始时,利用调节螺旋将U型管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后,关闭三通活栓。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
(1)取甲、乙两套该密闭装置设计实验。
装置 | 反应瓶内加入的材料 | 小杯内加入的材料 | 液面高度变化的含义 |
甲 | 酵母菌培养液1mL | 适量的NaOH溶液 | ① |
乙 | ② | ③ | 细胞呼吸时CO2的释放量与O2消耗量的差值 |
_________
(2)将甲、乙装置均置于28℃恒温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微生物保持活性),60min后读数。若装置中的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那么甲装置U型管右管液面将__________,乙装置U型管右管液面将__________。
(3)图2中YZ:ZX=4:1,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总消耗量的______,图中无氧呼吸强度降为0的起点,其对应的O2浓度是______。
(4)在氧气浓度为J前,限制呼吸作用CO2释放量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5)图2中EL=LH,则说明氧气浓度为H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_______________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