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增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周期中染色质存在的时间比染色体的长
B.间期结束时已经形成了1对中心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纺锤体
C.果蝇的性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减II后期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分别为8和8
D.若前期某染色体的1个DNA分子发生片段缺失,则该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2个子细胞均含有该异常DNA
【答案】D
【解析】
A、染色质存在于分裂间期,而染色体存在于分裂期,分裂期持续的时间远小于分裂间期,A正确;
B、在高等动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间期的G2期便已出现1对中心体,纺锤丝出现在分裂前期,B正确;
C、果蝇的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果蝇的性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减II后期染色体数目、DNA含量与体细胞的相同,故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分别为8和8,C正确;
D、在前期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若某染色体的1个DNA分子发生片段缺失,则该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2个子细胞中只有1个含有该异常DNA,D错误。
故选D。
【题目】 某学习小组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探究实验。
(1)本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①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第7天开始取样计数;②用无菌吸管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③加入血球计数板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三个错误。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血球计数板都有_____个计数室。计数前通常需要将酵母菌样液稀释,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3)血球计数板是一个特制的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玻璃制品,样品滴在计数室内。计数室由25个中格、每个中格由16个小格、总共400个小格组成,每个计数室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mm3。现观察到图1中所示a、b、c、d、e,5个中格80个小格内有酵母菌44个,其中被台盼蓝染成蓝色的有4个,则上述1mL酵母菌样品中应该统计的菌体数______个。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如何计数?______。
(4)该学习小组同时做3组实验,分别测得三组培养液中酵母菌实验数据如下:(单位:万个/mL)
实验组别 | 1天 | 2天 | 3天 | 4天 | 5天 | 6天 | 7天 |
第一组 | 25 | 35 | 150 | 400 | 600 | 800 | 800 |
第二组 | 25 | 45 | 160 | 420 | 800 | 820 | 820 |
第三组 | 25 | 25 | 140 | 380 | 700 | 780 | 800 |
请将该学习小组采集的数据适当处理后,如图2曲线图形式表示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_____
【题目】某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1133hm2,科研人员对一块0.2hm2样地的乔木层进行多次调查,部分种群数量变化如表:(单位:株)
分层 | 优势种群 | 调查年份 | ||
1982年 | 1992年 | 2002年 | ||
顶层 | 锥栗 | 4 | 4 | 2 |
中间层 | 厚壳桂 | 107 | 30 | 1 |
下层 | 云南银柴 | 170 | 204 | 230 |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云南银柴与厚壳桂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____________(答两点),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
(3)调查该样地锥栗种群数量_____________(“可以”或“不可以”)采用逐个计数法。
(4)据表估算该样地2002年云南银柴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若用该数据代表当年自然保护区内云南银柴的种群密度,是否不可靠?____________。若可靠,请说明理由;若不可靠,请说出应如何操作才能获得可靠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是该自然保护区中部分食物网,图中A—E代表各种不同的生物。若一种生物被下一个营养及生物摄食,默认被同化比例相等,则C每增加30千克,最少需要消耗生产者______________千克。
(6)该自然保护区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这是由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