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亚洲象体型大,寿命较长,最适宜的生存环境是原始森林中的沟谷等开阔地。亚洲象在野外能取食一百多种植物,且喜食玉米。随着人类生活范围的扩大,亚洲象和人类的距离越来越近,活动范围甚至重叠。为了促进不同栖息地亚洲象的交流,相关部门设立了生态廊道。下图为我国亚洲象40年来分布范围和分布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变化图。
(1)描述我国亚洲象近40年来分布范围的变化。
(2)分析导致我国亚洲象近40年来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3)尽管人象矛盾日趋激烈,但亚洲象数量并未急剧减少,分析可能的原因。
【答案】(1)仅存于云南省,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普洱、临沧、德宏;分布范围明显缩小;生存环境破碎,呈块状(或不连续)(任答2点)
(2)破坏原始森林,大规模种植橡胶、茶、玉米等作物,使亚洲象的生存空间缩小;
基础设施建设(多条公路穿过亚洲象栖息地,水电站蓄水后水位上涨)和农田造成亚洲象种群隔离,栖息地破碎。
(3)生态廊道促进小种群之间的交流,一定程度上保证亚洲象的生育率;亚洲象寿命较长,种群隔离产生的效应短期内表现不明显;亚洲象食物来源广泛,喜食玉米,对环境容忍度高,适应性较强;法律制度逐渐完善,当地群众保护意识提高,人为捕杀减少(任答3点)
【解析】
该题以亚洲象生存范围的变化考查生物数量跟周围地理环境变化的关系。
(1)结合图示信息,与1975年相比,2014年亚洲象的分布范围明显减少,不再成片连续分布,分布位置还是主要在云南的西双版纳和普洱等地区,具体是仅存于云南省,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普洱、临沧、德宏;分布范围明显缩小;生存环境破碎,呈块状。
(2)根据文字材料,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争抢了亚洲象的生存空间,具体是破坏原始森林,大规模种植橡胶、茶、玉米等作物,使亚洲象的生存空间缩小;该地区人类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造成亚洲象种群隔离,栖息地破碎。
(3)亚洲象数量未急剧减少的原因是从亚洲象的寿命长,出生率较高,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和人类捕杀减少等角度分析,具体是生态廊道促进小种群之间的交流,一定程度上保证亚洲象的生育率;亚洲象寿命较长,种群隔离产生的效应短期内表现不明显;亚洲象食物来源广泛,喜食玉米,对环境容忍度高,适应性较强;法律制度逐渐完善,当地群众保护意识提高,人为捕杀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