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1:欧文顿的实验:19世纪末(1895年),欧文顿(E.Overton)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过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是不一样的:凡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这实验表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_________。
资料2:1917年欧文·朗缪尔(Langmuir)将提取的膜质铺展在水盘的水面上,发现脂在水面上形成一薄层,单脂层亲水的头朝向水面,疏水的尾背离水面。于是他提出:磷脂分子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结构既有疏水基团(尾部),又有亲水基团(头部)。因为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所以在水—空气界面上磷脂分子是“头部”向下与水面接触,尾部则朝向空气一面。这样磷脂分子可以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展开为一层。
(1)请画出磷脂分子模型。
(2)画出磷脂完全浸没在水中的分布情况。
资料3:戈特(Gorter )和格伦德(Grendel)对血影的研究:1925年,荷兰科学家戈特和格伦德分离纯化了红细胞,从一定数量的红细胞中抽提脂类,按朗缪尔的方法进行展层,并比较展层后的脂单层的面积和根据体积所推算的总面积,发现提取的脂铺展后所测的面积同实际测量的红细胞的表面积之比为(1.8~2.2):1,约为两倍。由此可以认为细胞膜由___________组成。
资料4: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1970年 ,Larry Frye等,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用不同荧光抗体标记后,让两种细胞融合,杂种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资料5:该图是1972年桑格(S.J.Singer)和尼克森(G.Nicolson)提出的细胞膜___________模型示意图。
(1)___________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其中磷脂分子的___________朝向两侧,___________相对朝向内侧。
(2)图中B是指___________。有的蛋白质分子整个贯串在膜中,有的一部分插在膜中,一部分露在膜的外,还有的整个露在膜外。这里体现了膜结构内外的_____________。
【答案】资料1:脂质
资料2:(1)
(2)
资料3:磷脂双分子层
资料4:有一定的流动性 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抗原)是可以运动的
资料5:流动镶嵌模型
(1)脂双层 亲水头部 疏水尾部
(2)膜蛋白 不对称性
【解析】
试题资料1:欧文顿的实验表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脂质。
资料2:(1)(2)磷脂分子具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因而在水中磷脂分子的头部向外,尾部向内。
资料3:由实验结果可知,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
资料4: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中,由于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因而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资料5:该图是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
(1)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其中磷脂分子的头部朝向两侧,尾部相对朝向内侧。
(2)图中B是指膜蛋白。有的蛋白质分子整个贯串在膜中,有的一部分插在膜中,一部分露在膜的外,还有的整个露在膜外。这里体现了膜结构内外的不对称性。
【题目】下图是某同学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的基本操作步骤,请回答下列问题。
(1)花青素为紫色,它溶于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____________中。D过程在低倍镜下可观察到______和细胞壁分离。若低倍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如图所示,则N处为____________。再加入清水后,视野中的颜色变化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用__________进行处理,可得到原生质体。
(3)该同学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至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 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 | 结果 | |
NaCl | 茉莉酸 | ||
① | + | - | 部分细胞质壁分离 |
② | + | + |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
③ | - | - |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
注:“+”表示有添加,添加后NaCl浓度为lOOmmolL-1,茉莉酸浓度为10-3mgL-1;“-”表示无添加
结果表明,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_____________(抑制/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