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完成关于基因的部分探索历程的填空。
(1)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有SⅠ、SⅡ、SⅢ等多种类型,R型菌是由SⅡ型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SⅢ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__________型,否定了这种说法。
(3)赫尔希和蔡斯为了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用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通过搅拌离心后发现32P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填“上清液”或“沉淀”)中。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__________的多样性来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进而科学家们发现基因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下是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的实例。乙醇进入人体后的代谢途径如下图。
①以上实例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__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②有些人喝了一点酒就脸红,我们称为“红脸人”。经研究发现“红脸人”体内只有ADH。则“红脸人”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饮酒后会因血液中乙醛含量相对较高,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脸红。
【答案】基因在染色体上 SⅢ DNA 蛋白质 沉淀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4
【解析】
1、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4、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有两种: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1)摩尔根利用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2)加热杀死的SⅢ型细菌能让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若是S型细菌是R型细菌基因突变产生的,则可以转化成多种S型细菌,因为基因突变具有不一定向性,而结果出现的S型细菌均为SⅢ型,这就否定了基因突变的说法。
(3)赫尔希和蔡斯为了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用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由于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了大肠杆菌内,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搅拌是为了使吸附在细菌表面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而离心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故保温一段时间后通过搅拌离心发现32P主要分布在沉淀中。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来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进而科学家们发现基因的本质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5)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而上图表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②据图可知,红脸人只有ADH,说明其体内含有A基因且没有bb基因,即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