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
I.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新技术,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面是实验的部分步骤:
(1)实验的第一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第二步把35S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如上图所示,第四步离心后的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________________,再用噬菌体去侵染_______________。
Ⅱ.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后的上清液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沉淀物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
a.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将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侵染时,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大肠杆菌 含35S的噬菌体 被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在侵染细菌时,理论上应将噬菌体的DNA全部注入细菌体内,离心后沉淀 部分含32P的噬菌体被细菌裂解释放 是 含32P的噬菌体没有侵染细菌,离心后含32P的噬菌体会到上清液中 DNA是遗传物质 不能 N元素在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
【解析】
噬菌体是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故对其进行标记需要先用含放射性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侵染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应该用特征元素35S来标记蛋白质外壳,用32P对DNA进行标记。
Ⅰ(1)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保温、搅拌、离心的结果,放射性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说明蛋白质外壳未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
(2)要制备35S标记的噬菌体,应该先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侵染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即可获得带35S标记的噬菌体。
Ⅱ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
(1)沉淀物中是较重的大肠杆菌,上清液是较轻的噬菌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只有DNA注入大肠杆菌体内,搅拌离心后未标记的蛋白质外壳在上清液中,被侵染的含32P的大肠杆菌在沉淀中。故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0.
(2)a.若保温时间过长,会部分含32P的噬菌体被细菌裂解释放出来,进入上清液中,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增强。
b. 若保温时间过短,含32P的噬菌体没有侵染细菌,离心后含32P的噬菌体会到上清液中,上清液的放射性也会增加,也会造成误差。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4)该实验中应该特征元素35S来标记蛋白质外壳,用32P对DNA进行标记,因为S只存在于蛋白质中,P主要存在于DNA中,这样可以对DNA和蛋白质进行分别标记。若用C、H、O、N进行标记,则会同时标记DNA和蛋白质,无法得出相应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