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种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的二倍体(2N=60)鹦鹉,其羽色受三个复等位基因控制:红色R、黄色Y、绿色G。现有三个纯合亲本的杂交组合,它们的后代表现如下表,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求只依据其中一组杂交组合来判断控制该种鹦鹉羽色基因的位置,则符合要求的是杂交组合______,控制这种鹦鹉羽色的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根据表中杂交实验结果判断基因 R、Y、G 之间的相对显隐性关系为_______________

(2)控制羽色的基因R和G都是由Y基因突变而来,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__________,雄性鹦鹉羽色的基因型共有______种。若表中P的所有个体中♀黄色:♀绿色:♀红色= 1:1:1,♂黄色:♂绿色:♂红色 = 1:1:1,将F1雌性鹦鹉与F1雄性鹦鹉随机交配,理论上后代群体中G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 (用分数表示)。

(3)选择一定羽色的亲本杂交,根据羽色即可区分子一代的性别,请写出至少三种符合要求的杂交组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基因型组合表示)。

【答案】 一(答“三”、“一或三”均可) Z G对R、Y为显性,R对Y为显性 不定向性 6 1/3 ZYZY×ZRW、ZYZY×ZGW、ZRZR×ZGW、ZRZY×ZGW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伴性遗传,考查对伴性遗传的理解和分离定律的应用。判断控制羽色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根据亲代和子代雌雄个体的羽毛颜色表现。如果母本和父本表现不同,子代雌性和雄性表现不同,则可判断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1)杂交组合一或三中,母本和父本表现不同,子代雌性个体与父本表现相同,子代雄性个体与母本表现相同,据此可判断控制这种鹦鹉羽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鹦鹉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性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实验一后代雌雄个体表现型不同,由此可推知父本黄色为隐性,红色对黄色为显性,根据实验二可知绿色对黄色为显性,根据实验三可知绿色对红色为显性,基因 R、Y、G 之间的相对显隐性关系为GR、Y为显性,RY为显性。

(2)控制羽色的基因RG都是由Y基因突变而来,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雄性鹦鹉羽色有三种纯合子和三种杂合子,基因型共有6种。亲本均为纯合子,若亲本所有个体中黄色ZYW∶♀绿色ZGW∶♀红色ZRW= 1∶1∶1,♂黄色ZYZY∶♂绿色ZGZG∶♂红色ZRZR = 1∶1∶1,将F1雌性鹦鹉与F1雄性鹦鹉随机交配,理论上后代群体中G的基因频率与亲代相同,为(1+2)/(3+6)=1/3。

(3) 雄性个体与相对体色为显性的雌性杂交,根据羽色即可区分子一代的性别,符合要求的杂交组合包括ZYZY×ZRW、ZYZY×ZGW、ZRZR×ZGW、ZRZY×ZGW。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某同学通过互联网查到了有关“植物向光性生长与光照强度有关”的信息及其关系图(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同学根据“植物向光性生长与光照强度”关系图,得出的结论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验证自己的结论,他设计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选取同种生长健壮程度、长度、培养时间基本相同的燕麦胚芽鞘60株,________分成6组,依次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6组胚芽鞘分别种植于6个相同的暗室内,A~E组在距胚芽鞘0.5 m处分别给予功率为30W、60W、90W、120W、150W的白炽灯照射,F组无灯光照射。

③培养10天后,测量每株胚芽鞘的弯曲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向光弯曲为正值,背光弯曲为负值),将数据记录于下表,并计算出每组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分析:

①每组选用适宜且相同数量的胚芽鞘是为了避免____________造成实验数据的误差。

②由于白炽灯通电后有热效应,所以步骤②中因白炽灯的功率不同,已引入一个无关变量,该无关变量是______

③该同学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发现与其要验证的结论并不完全吻合,其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④该同学在测量时还发现,每组胚芽鞘的总长度(L)表现为LF<LA<LB<LC<LD≈LE,分析导致各组实验结果出现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