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6.内环境中都含有的一组物质是(  )
A.氨基酸、尿素、血红蛋白B.甘油、维生素、呼吸酶
C.无机盐、葡萄糖、血浆蛋白D.麦芽糖、淀粉、葡萄糖

分析 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即内环境的成分: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解答 解:A、血红蛋白存在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呼吸酶存在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无机盐、葡萄糖、血浆蛋白都可以存在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
D、麦芽糖、淀粉不能被人体细胞直接吸收,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吸收,因此麦芽糖、淀粉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属于内环境成分的归纳.规律总结: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凡是细胞的结构物质或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凡是与外界相通的腔性器官内的液体不属于体液,其内的液体也不属于内环境.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8.为确定动物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作出假设: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只发生在线粒体中,不能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1号和2号试管中均检测到CO2(与预测结果不相符).请回答:

(1)分析他们的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相符合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原因肝细胞利用保存液中葡萄糖有氧呼吸,线粒体产生的CO2扩散进入细胞质基质中.
改进措施:用不含葡萄糖的保存液.
(2)实验步骤①将肝脏组织分散成肝细胞通常需要用胰蛋白酶.
(3)实验步骤③必须获得线粒体而进一步离心获得线粒体基质的原因是,他们认为线粒体必须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完成相应的功能.
(4)实验步骤⑥依据的实验原理是丙酮酸进一步分解的产物有二氧化碳,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产生可判断丙酮酸是否被分解.
(5)经同学们的分析及实验个别步骤作出的恰当修改,重新实验大家都获得了与预期相符的实验结果.最后,老师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假设该实验时间过长,假如空气中CO2溶入样本中的量足以被检测出,为提高实验的科学性,排除干扰带来的实验误差,你将如何解决?”
改进措施:分别给1号和2号试管设空白对照组1和2,1和2试管所装物质分别与1和2相同,只是下一步不加丙酮酸,而加入生理盐水.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