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1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型、Ⅰ、Ⅱ、Ⅲ),其中a点后表示有外界因素引起的变化。图2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部分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请据图回答:

1)图1中曲线Ⅲ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时,对应的种群数量为_________

2)若图1种群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白鳍豚,从种群特征上种群数量在a点以后发生曲线Ⅲ变化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种群数量为K3时,对白鳍豚种群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白鳍豚的科学研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价值。

3)若图1种群为东亚飞蝗,干旱能抑制一种丝状菌(该菌造成蝗虫患病)的生长,a点若遇干旱,则a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______(用图中标号表示)。

4 2中初级消费者粪便中能量属于______________;生产者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可表示为_________。(都用图中字母表示)

5)图3表示该生态系统中三个物种123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的种群实际大小。由图可知,物种_________的种内斗争最剧烈。

【答案】K2/2 生率小于死亡率 建立自然保护区 直接价值 C1 W1-A1(或B1+C1+D1 2

【解析】

据图1分析,理想环境中种群数量呈现J型曲线;由于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使得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当环境遭受破坏时K值会下降,而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使K值会上升。据图2分析,W1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A1是生产者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B1是未被利用的能量,C1是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1是生产者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据图3分析,物种1的种群实际数量远远小于环境容纳量,物种2的种群实际数量大于环境容纳量,而物种3的种群实际数量等于环境容纳量。

1)图1中曲线种群数量在未受到破坏前为S型增长,环境容纳量为K2,因此种群数量为K2/2时,曲线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

2)据图分析,图1中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白鳍豚数量在a点以后发生曲线的变化,即数量不断减少,其直接原因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对白鳍豚种群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白鱀豚的科研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3)根据题意分析,a点遇到干旱后,抑制了丝状菌的生长,则不能造成蝗虫病患,导致蝗虫数量增加然后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如图中的曲线Ⅰ。

4)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其没有同化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并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即图2中的C1;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包括呼吸消耗量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而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又包括流向下一营养极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因此图2中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W1-A1(或B1+C1+D1)。

5)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3中的三个物种中,只有物种2的种群实际数量超过了环境容纳量,因此其种内斗争最激烈。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某正常小鼠种群中出现了一只毛色显白斑的雄鼠,研究发现白斑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kit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科研人员利用此白斑小鼠和正常小鼠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一:白斑小鼠(♂)×正常小鼠(♀)→白斑小鼠(73只)、正常小鼠(68只)

实验二:实验一中子代白斑小鼠相互交配→自斑小鼠(42只)、正常小鼠(22只)

实验三:实验二中子代白斑小鼠×正常小鼠→每组交配后代均出现正常小鼠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由实验结果可知白斑性状是由___________性基因控制,设毛色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则实验二中子代白斑小鼠基因型为________

2)从小鼠脑组织中提取RNA通过___________过程合成cDNA,利用___________技术进行扩增后测序,结果显示突变白斑小鼠与正常小鼠的kit基因相比,作为转录的模板链中一个碱基由CT,导致密码子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从而引起甘氨酸变为精氨酸。

AGGGAGG BCGGUGG CAGGGGG DCGGTGG

3)小鼠的另一个种群中,体色有三种:黄色、灰色、青色,其生化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已知基因A控制酶1的合成,基因Bb分别控制酶23的合成(基因B能抑制基因b的表达),纯合aa的个体因缺乏酶1使黄色素在鼠内积累过多而导致50%的个体死亡。分析可知:

①黄色鼠的基因型有_______

②基因型AaBBAaBb鼠杂交,后代表现型有___________,比例为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