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1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型、Ⅰ、Ⅱ、Ⅲ),其中a点后表示有外界因素引起的变化。图2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部分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请据图回答:
(1)图1中曲线Ⅲ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时,对应的种群数量为_________。
(2)若图1种群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白鳍豚,从种群特征上种群数量在a点以后发生曲线Ⅲ变化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种群数量为K3时,对白鳍豚种群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白鳍豚的科学研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价值。
(3)若图1种群为东亚飞蝗,干旱能抑制一种丝状菌(该菌造成蝗虫患病)的生长,a点若遇干旱,则a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______(用图中标号表示)。
(4) 图2中初级消费者粪便中能量属于______________;生产者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可表示为_________。(都用图中字母表示)
(5)图3表示该生态系统中三个物种1、2、3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的种群实际大小。由图可知,物种_________的种内斗争最剧烈。
【答案】K2/2 生率小于死亡率 建立自然保护区 直接价值 Ⅰ C1 W1-A1(或B1+C1+D1) 2
【解析】
据图1分析,理想环境中种群数量呈现J型曲线;由于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使得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当环境遭受破坏时K值会下降,而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使K值会上升。据图2分析,W1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A1是生产者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B1是未被利用的能量,C1是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1是生产者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据图3分析,物种1的种群实际数量远远小于环境容纳量,物种2的种群实际数量大于环境容纳量,而物种3的种群实际数量等于环境容纳量。
(1)图1中曲线Ⅲ种群数量在未受到破坏前为S型增长,环境容纳量为K2,因此种群数量为K2/2时,曲线Ⅲ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
(2)据图分析,图1中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白鳍豚数量在a点以后发生曲线Ⅲ的变化,即数量不断减少,其直接原因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对白鳍豚种群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白鱀豚的科研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3)根据题意分析,a点遇到干旱后,抑制了丝状菌的生长,则不能造成蝗虫病患,导致蝗虫数量增加然后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如图中的曲线Ⅰ。
(4)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其没有同化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并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即图2中的C1;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包括呼吸消耗量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而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又包括流向下一营养极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因此图2中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W1-A1(或B1+C1+D1)。
(5)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3中的三个物种中,只有物种2的种群实际数量超过了环境容纳量,因此其种内斗争最激烈。
【题目】为了研究不同“层次”血清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科研人员做了以下实验:将分离出的牛血清装入专用血清瓶后放入冰箱中直立静置一段时间。取三根刻度吸管,将血清从上到下轻轻吸成均等的三份,分别装入消毒后的瓶中,标记为上、中、下,再分别从三个瓶中吸取等量的血清置于另一小瓶中,混合均匀备用。分别取等量的不同“层次”的血清和混合血清加入到新配制的动物细胞培养液中,再接种小鼠上皮细胞(接种细胞密度为5×104个/mL),在适宜条件下培养72 h后,进行计数,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组别 | 上 | 中 | 下 | 混 |
72h细胞数/个mL-1 | 9.75×104 | 1.04×105 | 7.5×104 | 1.85×105 |
(1)细胞培养过程中,CO2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每天更换培养基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培养液中加入动物血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还加入一定量抗生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如果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细胞时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统计出来的数据比实际值偏____________。正确的操作方法应该是____________。
(4)从表中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层次”的血清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不同。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层次”血清中____________。
(5)根据实验结果,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正确使用血清的方法是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