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以下关于花药接种和培养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一项是
A.花药开裂形成幼小植株后才给予光照
B.花药培养至开裂后,将长出的愈伤组织及时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
C.花药培养至开裂后,将释放出的胚状体整体移到新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
D.对培养出来的植株作进一步鉴定和筛选
【答案】C
【解析】每瓶接种花药7~10个,20~30天后,花药开裂形成幼小植株后才给予光照,A正确;花药培养至开裂后,将长出的愈伤组织及时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B正确;花药离体培养形成愈伤组织后必须转移至分化培养基上才能得到幼小植株,C错误;如果接种的花药长出愈伤组织并分化成幼小植株,还需对植株作进一步的鉴定和筛选,D正确.
【题目】白粉菌和条锈菌能分别导致小麦感白粉病和条锈病,引起减产,采用适宜播种方式可控制感病程度。下表是株高和株型相近的小麦A、B两品种在不同播种方式下的实验结果
实验 编号 | 接种方式 | 植株密度(x106株/公顷) | 白粉病感染程度 | 条锈病感染程度 | 单位面积 产量 | |
A品种 | B品种 | |||||
I | 单播 | 4 | 0 | — | + + + | + |
II | 单播 | 2 | 0 | — | + + | + |
III | 混播 | 2 | 2 | + | + | + + + |
IV | 单播 | 0 | 4 | + + + | — | + |
V | 单播 | 0 | 2 | + + | — | + + |
注:“+”的数目表示感染程度或产量高低;“—”表示未感染。
据表回答:
(1)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是_______________。
(2)设计Ⅳ、Ⅴ两组实验,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Ⅰ、Ⅲ、Ⅳ三组相比,第Ⅲ组产量最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由基因T/t控制,抗白粉病性状由基因R/r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以A、B品种的植株为亲本,取其F2中的甲、乙、丙单植自交,收获籽粒并分别播种于不同处理的实验小区中,统计各区F3中的无病植株比例,结果如下表。
F3无病植株 实验处理 的比例(%) F2植株 | 无菌水 | 以条锈菌进行感染 | 以白粉菌进行感染 | 以条锈菌+白粉菌进行双感染 |
甲 | 100 | 25 | 0 | |
乙 | 100 | 100 | 75 | 75 |
丙 | 100 | 25 | 75 | ? |
据表推测,甲与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双菌感染后丙的子代中无病植株的比例为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