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为基因工程中构建某重组质粒过程的示意图。lacZ基因(含限制酶M和N的酶切位点)使细菌能利用培养基中的物质X-gal,从而使菌落显现出蓝色,若无该基因菌落则呈白色。甲~戊DNA片段只注明了黏性末端处的碱基种类,其它碱基未作注明。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酶M特异性识别的DNA碱基序列是,则酶N(识别序列的脱氧核苷酸数与酶M相同)特异性识别的DNA碱基序列是____,并使特定部位的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的____键断开。
(2)过程②是将所有片段混合在一起,用____酶拼接可得到多种重组DNA。如果只考虑2个片段的组合,那么甲、乙、丁三个片段中能够形成环状DNA的片段组合有____种。
(3)过程③通常用Ca2+处理,使受体细胞成为易于接受外来DNA的____态细胞。目的基因能够在受体细菌中表达出相同的产物,原因是不同生物____。
(4)若限制酶M和N的酶切位点都位于原来质粒的lacZ基因中,则应在通用培养基中额外加入____,培养一段时间,挑选出____色的菌落进一步培养。
【答案】 磷酸二酯键 DNA连接 6 感受 共用一套密码子 青霉素和X-gal 白
【解析】试题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析图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切割DNA的工具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又称限制酶,限制酶是基因工程必需的工具酶,其特性是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质粒经过酶M和酶N的切割形成甲、乙片段,根据甲、乙片段的黏性末端可知,两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分布是、,酶M特异性识别的DNA碱基序列是,则酶N特异性识别的DNA碱基序列是。
(1)由试题分析可知,酶N特异性识别的DNA碱基序列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以识别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使特定部位的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打开。
(2)DNA连接酶可以将具有相同黏性末端的DNA片段连接起来,得到多种重组DNA。甲、乙、丁都有两个黏性末端,且都相同,因此如果只考虑2个片段的组合,那么甲、乙、丁三个片段中任意两个连接都能够连接形成环状DNA,因此其组合方式有6种。
(3)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方法用Ca2+处理细胞,使细胞变成感受态细胞,易于接受外来DNA分子。目的基因能够在受体细菌中表达出相同的产物,原因是不同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
(4)因为lacZ基因(含限制酶M和N的酶切位点)使细菌能利用培养基中的物质X-gal,从而使菌落显现出蓝色,若无该基因菌落则呈白色,因此为了筛选含重组质粒的受体菌,应在通用培养基中额外加入青霉素和X-gal,培养一段时间,挑选出白色的菌落进一步培养。这表明青霉素抗性基因没有被破坏,lacZ基因已经被破坏。这样得到的就是含有重组质粒的受体菌。
【题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出警告,至2016年中国约有1.1亿糖尿病患者,还有5亿成年人由于不节制饮食,缺乏运动处于糖尿病的前期,临床上广泛采用血糖参数来判定糖尿病。下表是糖尿病诊断标准(注:满足任一标准,临床上即可初步诊断为糖尿病),请依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诊断标准 | 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mmol/L) | 测量条件 |
糖尿病症状(高血糖所导致的多食、多饮、多尿体重下降)加随机血糖 | ≥11.1 | 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 |
空腹血糖(FPG) | ≥7.0 | 空腹定义为至少8h无热量摄入 |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时(测定点)血糖 | ≥11.1 | 试验必须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描述的方法进行,葡萄糖负荷相当于75g无水葡萄糖溶于水中 |
(1)糖尿病患者体内由于胰岛素相对和绝对缺乏,导致血糖不断升高,产生高渗透压,进而导致机体处于高渗状态,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从而促进垂体后叶释放____激素,维持机体平衡。
(2)在空腹条件下,血糖不断被消耗,可通过肝糖原分解等途径维持血糖含量相对稳定,参与该调节过程的激素主要有肾上腺素和____,直接参与后者合成及分泌的细胞器主要有____。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大量葡萄糖吸收到体内,正常人血糖含量只有短暂升高,然后在相关神经和激素的作用下,血糖含量2小时左右迅速恢复正常水平,此过程中血糖平衡调节的中枢
在____,与降血糖有关的激素分泌的峰值应在测定点____(填“之前”或“之后”)。
(4)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空腹和餐后C肽测定对于糖尿病的分型及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确立和调整以及研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均具有很大的意义。
①经测定某糖尿病人C肽低于正常水平,其血清中胰岛素含量____,在临床中该型糖尿病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②C肽测定还有助于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及判断胰岛素瘤手术效果,胰岛素瘤血清中C肽水平偏高,若对患者手术后的随访中,C肽水平持续____(填“上升”或 “下降”),揭示肿瘤有复发或转移的可能。